核心提示
日前,市东升二中举行了以“培育优秀孩子的规律”为主题的学习型家庭报告会,邀请被誉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的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作报告。他在报告中说,孩子学习不好,因家庭教育存在四大误区。
误区一
把学习与痛苦联系在一起
董进宇说,现在不少父母习惯性地教育孩子要刻苦学习,灌输“头悬梁锥刺股”“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思想。殊不知,这样的教育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留下“学习是痛苦的”的印象。而人的天性是追求快乐的,有了痛苦的印象,孩子学习当然不会好。
董进宇认为,家长应在孩子有认知能力的时候,逐步培养孩子“学习是快乐的”这种意识,父母要为其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要循循善诱,多鼓励孩子,避免呵斥、打骂。
误区二
用孩子的弱点比他人优点
如今,不少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恨铁不成钢,习惯性地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孩子,盯着孩子的弱项不放。尤其是当自己的孩子考试分数没朋友或邻居家孩子的分数高时,往往会火冒三丈地指着孩子责问:“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再看看你!”
董进宇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而且会使孩子丧失学习动力,产生叛逆心理。
他建议,家长要多进行纵向比较,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关注点滴进步,多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避免拿孩子的弱项和其他孩子的优势作横向比较。作为家长,要明白一个事实:孩子天生就有差别,要坚信只要孩子努力了,那就是最棒的。
误区三
重成绩,忽视学习方法
在报告会现场,董进宇发问:“平时,家长更关心孩子什么?”场下绝大多数家长的答案是“学习成绩”。
诚然,学习成绩是衡量孩子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但家长这种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的教育方式,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毫无帮助。
董博士说,分数基本上无法确定孩子学习的好坏。18岁之前的孩子学习知识,除了奠定知识基础、打开学习思路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用实践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众多实例证明,一流的学生一定有一流的学习方法。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帮助孩子探索正确的学习方法。
误区四
重言传,轻身教
不少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就埋怨学校老师没教好;孩子回家贪玩不做功课,往往训诫孩子一通,训斥完之后让孩子埋头苦学,自己却往沙发上一坐,边喝茶边看电视。
董进宇说,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也是和孩子接触时间最长、和孩子关系最亲密的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并在孩子学习道路上形成长远的影响力。因此,父母想让孩子爱学习,与其告诉孩子怎么做,不如先做给孩子看。
本报记者 闫卫利 实习生 李俊华
网友快语
网友“牧野流星”:分数的高低无法准确检验出孩子是否学会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有的孩子学习方法陈旧,主要靠的是死记硬背。小学知识量少,尚可通过这种方式取得好成绩,但一旦上了中学,就会立刻感到学习很吃力。
网友“半斤八两”:换位思考,假如孩子拿我们同各方面都比我们强的家长相比,想想我们会是怎样的感觉。
网友“心飞扬”:当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我们有没有说“学说话是苦的、是累人的”,要是这样的话,孩子还敢走路?还愿意说话吗?学说话、学走路是孩子在求知,孩子很快乐,读书学习亦然。
网友“那一抹笑容”:叫嚷、唠叨、教训、恳求、命令和威胁都是对孩子的不尊重。父母说得太多,孩子耳朵就会“起茧子”,甚至会左耳进右耳出,效果会越来越差。因此,说得多不如榜样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