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丽娟看望资助对象林林。 |
|
12月5日是第27个国际志愿人员日,我市志愿者众多,他们活跃在繁华的商业街区,为需要帮助的群体筹集善款;他们前往大山深处,为那里的孩子们送去课外读物和过冬衣物;他们联系医院与爱心企业,为身患疾病的困难群体送去生命的希望……近日,记者来到市助学济困联合会,体验志愿者孙丽娟的一天。
体验
辛苦奔波,帮助困难群体
■“全程关注资助对象,了解他们近况”
3日9时许,记者跟随孙丽娟来到市第六人民医院,为身患疾病的妞妞(化名)联系医院。
妞妞今年5岁,全家收入来源仅靠父母经营的一家十字绣店铺,生活十分拮据。今年9月,妞妞因肺炎引起心肌炎,花掉了家中所有积蓄。孙丽娟和其他志愿者得知妞妞家的情况后,为她捐款2000元;时隔两个月,心肌炎刚有所好转的妞妞身体又出现不适,孙丽娟便和她的父母一起,来到市第六人民医院。
医生为妞妞做了详细检查,最终诊断为小儿疝气,需手术治疗。孙丽娟向医生咨询了手术费用、治疗流程等问题后,便和市助学济困联合会的志愿者商量,确定了对妞妞的帮助措施。
孙丽娟说,妞妞的妈妈是联合会的志愿者之一,但从未在联合会提及家里的境况。这次因为实在没钱给孩子看病,她才私下询问,是否能通过联合会将店里的十字绣卖了。感到奇怪的孙丽娟多次追问原因,才得知她家中的困难情况。
10时许,孙丽娟又来到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看望身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林林(化名)。孙丽娟说,志愿者会全程关注每个资助对象,了解他们近况。
■“面对急需帮助的群体,解决速度很关键”
11时许,孙丽娟从医院出来,急急忙忙前往联合会的办公地点。“12月5日是国际志愿人员日,当天爱心志愿者将举办活动,我得赶紧回去做展板。”孙丽娟说。
来到办公室后,孙丽娟先和其他志愿者商量下一步的帮扶办法。同时,志愿者还讨论了一个多人患有精神疾病的家庭的帮助措施。“我们面对的是急需帮助的群体,解决速度很关键。”孙丽娟说。
近12时,孙丽娟还顾不上吃饭仍在进行国际志愿人员日活动的准备工作。挑选照片、整理文字材料、清点捐赠物品……
背后
爱心雪球,越滚越大
■从“单独帮困”变为“组团帮困”
孙丽娟今年38岁,是原洛阳轴承厂的下岗职工,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一直跟外公、外婆生活的她常听老人说:“一家有难处,乡邻帮衬一把就过去了。”这让孙丽娟从小就有关爱他人之心。加之父母生病得到乡邻、亲友、同事的援助,这更坚定了她奉献社会的决心。
2003年,孙丽娟在《洛阳晚报》上看到一个白血病少年无钱医治的报道后,立即到医院为他捐款500元。孙丽娟当时刚下岗,全家仅靠丈夫每月800元的工资生活,这500元可是当时全家一个月的生活费。
从此以后,每当知道有人需要帮助,孙丽娟会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但时间一长,孙丽娟开始感到自己力量有限。于是,2012年2月3日,孙丽娟和其他志愿者共同组建了洛阳小丫公益协会,从“单独帮困”变为“组团帮困”。
■从质疑声不断到大家主动加入
孙丽娟刚刚做爱心志愿活动时,很多人不理解她。当她的名字第一次见报时,网络上有很多质疑声,说她是为了出名。“那时心里难受得直想哭,但时间一长,我也想开了,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问心无愧。”孙丽娟说。
孙丽娟和其他志愿者刚开始做志愿活动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们从未打过退堂鼓,他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各种“困境”中,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要求加入他们的爱心团体。
今年9月5日,小丫公益协会联合河南大进律师事务所,经市民政局核准登记,正式更名为洛阳市助学济困联合会,从事非营利性公益活动。志愿者的人数也从起初的10人增加到150多人。
■志愿者工作与照顾家庭难两全
大多数志愿者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参加爱心志愿活动,但孙丽娟是全职做志愿活动的,而且没有工资。
“对于大多数志愿者来说,志愿者工作与照顾家庭很难两全。”孙丽娟说,孩子今年上初二,由于忙于公益事业,她常常早出晚归,很少时间陪孩子,对孩子心存愧疚。
但令孙丽娟欣慰的是,孩子和丈夫很理解他。在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活动中,孩子主动要求参加。孙丽娟知道,这分理解十分珍贵。 本报记者 赵佳 文/图
采访手记
无论哪里有困难,孙丽娟和爱心志愿者团队就出现在哪里。这支爱心志愿者队伍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但他们只是众多志愿者的一个缩影。志愿者们用爱心与热情温暖着困难群体,用行动让我们更加坚信——有爱,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