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所谓的“玛雅末日预言”没多少人相信,书商却从中看到了商机。最近,随着12月21日所谓“世界末日”的临近,书市中的“末日经济”也进入了最后的疯狂。
但是显然,这些文化产品多为应景之作,缺乏深刻永恒的主题,所以“末日经济”也将随着“末日”的安全度过而难逃被终结的命运。
观察 “末日图书” 进入生命倒计时
玛雅人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电影中说人们只有花高价买一张诺亚方舟的船票,才有可能避开灾难。很多人对此只是一笑而过,但“末日”在书商那里却成了一个绝好的商业噱头。从电影《2012》上映之后,各种“末日图书”便横行于世。
在各大书店里,《末日爱国者》《末日凶猛》《玛雅预言书:2012世界末日》《末日之雪》《2012玛雅预言真相》等几十种“末日图书”销量都还不错,其中仅关于“玛雅预言”的书就有不下10种。但谁都知道,随着12月21日的临近,这些“末日图书”也进入了生命倒计时。
“这些‘末日图书’消费的就是读者的一份对‘末日’来临的恐惧感。12月21日一过,2013年都来了,谁还会去看那些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的图书呢?除非读者当笑话来看。”一家书店的工作人员说。
尽管现在离“末日”还有十多天,销售情况尚佳,但是很多书店都开始安排“末日图书”在12月21日之后的命运。“无非就是撤柜或打折销售呗,这些书没几天好卖了。”一家书店的销售人员无奈地说。
反思 部分图书自降为“快餐文化”
“末日图书”“命短”,与书商压根没想让书“命长”有关。“如果出版人都真相信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那么他们哪还有心思推出这些‘末日图书’。这些只是出版的噱头,搏的就是‘末日’来临之前这一段时间,我们从来没想过这些书在此之后还能销售。”不久前,一位出版过玛雅预言图书的书商如此说。
曾经,出“不朽”的书是很多出版人的远大志向,但是现在很少有书商还怀着这样的理想。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让自己的图书“长命百岁”,他们只要赚取一时的利益便会心满意足,为此,即便将图书自降为“快餐文化”也在所不惜。
一名书店经营者反映,现在图书的寿命普遍缩短,过去一本书卖了两三年还会有读者来问,现在一本书卖一两个月就卖不动了。“速朽”的图书非常多,最明显的就是那些明星跟风书。
有人将出版分为三大境界:其一为咨讯出版,满足读者对咨讯的一时需求;其二为愉悦出版,满足读者休闲娱乐需要;其三为文化出版,指向沉淀下来的文化思想成果。如今不少书商只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前两个境界,标准低也就预示着“速朽”。
衍生 “末日图书” 也可以写成经典
记者翻阅了一些“末日图书”发现,因为本身就是当成“快餐”来做的,有不少图书采取了拼凑的方式,以至于很多作者只敢自称“编著”。
事实上,“末日图书”同样可以成为经典,关键是看作者和书商有没有做一本经典书的诚意。
出版人李德明以加缪的《鼠疫》举例说,这部写了一场鼠疫之灾的小说,其实也可以划入“末日图书”之列,但由于作家不仅写了灾难,更写了灾难背后的人性,这份对人性的挖掘令人警醒,所以《鼠疫》也就成了经典之作。
“现在很多‘末日小说’为‘末日’而‘末日’,一味渲染神秘感和恐怖感,而当‘末日’过去之后,这种渲染也就变得惨白无力、滑稽可笑,这些图书难逃被抛弃的命运。”李德明说。
(据《上海青年报》)
相关链接
网络戏谑“玛雅体”
众人欢乐写“余生”
12月来临,离玛雅人预言的所谓“世界末日”越来越近。近日,以“请问玛雅人靠谱吗?要是靠谱我就……”开头的“玛雅体”蹿红网络,网友们通过这种方式纷纷调侃自己对“余生”的规划,并聊以慰藉“这即将结束的今生”。
“想问一下玛雅人靠谱吗?要是靠谱我就不期末复习了!”“想问一下玛雅人靠谱吗?要是靠谱这个月我就不还信用卡了!”“要是靠谱的话,现在我就不做月报表了,也不上班了,我要去西藏,去流浪,去结婚,去裸泳,去跳海……”打开网络,网友们畅所欲言,丝毫没有末日到来前的灾难“恐惧感”。
“不管世界末日来不来,或许我们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在努力学习、工作之余,更要快乐地享受生活,把每一天都当成世界末日,不要虚度。”网友“花蝴蝶”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