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贤君商汤长眠西亳 勤政爱民千古留名
游龙门两宫险遇刺
种暠:不畏强权除奸党 善理政事得人心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12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贤君商汤长眠西亳 勤政爱民千古留名
□本报记者 李迎博
    ▲2009年10月,由当地企业家出资,在汤王陵修建了一座汉白玉商汤像。(资料图片)
    ▲商汤陵已不见当年的恢宏气势。(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3600多年前,一位仁德君王被安葬在今偃师市山化镇蔺窑村,他就是商朝开国之君——商汤。几千年岁月流逝,汤王陵虽然已不复当年的恢宏气势,商汤勤政爱民的故事却世代流传。

    1 商汤之陵 风雨千古

    商汤(?—公元前1588年),是商朝的开国之君,灭夏后为实现对中原各部落的有效控制,迁都西亳(今偃师)。

    1983年春,考古工作者在偃师尸乡沟一带发现了3600年前的古城遗址——商都西亳城,它是我国考古发现的商代遗址中,年代最早、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好、文物遗存最丰富的一座都城遗址。这次考古发现也使一直争议较大的商汤埋葬地水落石出,位于偃师市山化镇蔺窑村的汤王陵是商汤埋葬地成为不争的事实。

    汤王陵原高7米,底部正方形,顶部略呈菱形,冢前有墓碑,占地约2亩。汤王陵西面原有祭殿,俗称汤王庙,庙西有汤王池。后来发大水,汤王庙被冲毁,檩条等随雨水漂到汤冢西沟内,人们认为汤王英灵看中了这条沟的风水,就在沟内重建了汤王庙。此沟以庙命名为汤王庙沟,后成村落,因沟内有泉水溢出,名曰汤泉,村名也称为汤泉沟,现名汤泉村。

    史书记载,汤王陵在1970年前后曾被平毁,近年来蔺窑村人按原来的大小丈量出陵墓具体位置重修汤王陵。如今,刻有“商成汤墓”的石碑上,记录商汤生平的文字已经模糊,而且由于长期雨水侵蚀,墓冢的高度也有所下降。

    2 讨桀灭夏 商汤称帝

    汤,据说是帝喾(kù)后代契的子孙,为商部落首领。商族兴起在黄河下游,位于现在的商丘一带。在夏朝的诸侯国中,商部落势力最先壮大,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商族由氏族制过渡到奴隶制。为了向外发展势力,掠夺更多的奴隶和财物,商族曾两次迁徙,一次是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另一次由殷又迁回商丘。到了主癸时,商族已成为大国。主癸死后,他的儿子汤成为首领。

    夏朝,孔甲继位为夏王以后,不理朝政,迷信鬼神,专事打猎玩乐,使得百姓怨恨,诸侯反叛,国力日益衰弱。商汤为诸侯时,正是夏桀暴虐无道、残害百姓、侵夺诸侯、天怒人怨的时候,商汤就选择了这个有利时机,开始做灭夏的准备。

    商汤先后消灭了十几个临近自己的部落和小国,接着进攻夏朝的亲信盟国韦、顾、昆吾三国,剪除其羽翼。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商汤对夏发动进攻,夏桀失败。商朝建立,其势力远超夏朝。

    3 爱民仁君 千古留名

    商汤在位13年,孔子把他与夏禹、周文王同赞为“三代之英”。据偃师古都学会文史专家介绍,商汤勤政爱民,鼓励生产,赢得民心。至今,偃师民间还流传着商汤的许多故事。

    据《史记·殷本记》记载,一次商汤外出,见有人张网捕鸟,那人还祝祷:“愿天上飞的、地下跑的、从四面八方来的,都进入我的网中。”商汤听后认为太残忍,便让那人撤去三面之网,还祝祷:“想往左就往左,想往右就往右,不听话的就进入罗网。”这就是成语“网开一面”的由来。

    勤政爱民是商汤的又一政绩。据说商朝建国不久,西亳连年大旱,滴雨未落,人们用了各种办法求雨都无济于事。后来史官占卜了一卦,说只有以活人为祭品,老天才肯下雨。商汤听后很为难,长叹一声:“求雨是为造福百姓,怎能牺牲百姓呢?”他寻思再三决定:“如果一定要牺牲活人才能下雨,就让我来吧!”他选定了日子,在一个叫桑林的地方筑起神坛。

    到了那天,商汤经过沐浴,剪掉头发和指甲,身穿白色粗布衣裳,跪在神台前祷告:“天啊,如果我有过错不要连累万民,我愿牺牲自己的身体,请上天降雨,解除臣民们的干渴之苦。”巫师们引燃了火把,烈焰围住了商汤,百姓跪在柴堆旁泪如泉涌。正在人们悲伤之时,东南方刮起了大风,乌云随风而来,雷鸣电闪,大雨倾盆,浇灌了田野,也浇灭了神坛上的大火,人们都接饮甘甜的雨水。商汤终以至诚之心感动了上天,驱除了旱魔,自身安然无恙。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