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福民强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幸福洛阳”画卷渐次铺开
“拦路虎”变身“助推器”
山川添绿民增福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12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源远流长的历史是孟津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托,“三化”协调发展是孟津加速崛起的新路。该县把文化融入发展,用发展提升文化——
“拦路虎”变身“助推器”
孟津新区规划效果图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孟津县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以文兴产,以文惠民,以文建城,着力打造黄河岸边的文化明珠。

    文化富矿待采掘

    如今,孟津县西南方向的城关镇上店村旧址上一片废墟。与之不远的安置社区建筑工地塔吊林立,机械轰鸣……

    “废墟之上,将要建设起来的不是工厂、楼宇,而是作为孟津县新城文化中心的‘八大文化场馆’——博物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规划馆、科技馆、档案馆、歌剧院、音乐厅。”上店村整村搬迁指挥部副指挥长李海峰指着征迁完毕后的废墟说。

    上店村与县城相邻,交通便利,经济却始终没有起色。原因何在?

    曾担任城关镇副镇长的李海峰说:“黄河渡口人,北邙山下路,但见冢累累,无地栽松树。”孟津文物古迹多,县域2/3的土地,一动土就是古代遗存。上不了工业项目,孟津人只能眼巴巴坐守着4000多年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过着穷困的生活。

    上店村正是由于地处邙山陵墓群大遗址保护区范围内,成了尚待开发的“处女地”。上店村的“尴尬”,正是孟津县长期以来处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低谷的重要原因。

    孟津县委书记吉振华说,文化不能成为阻碍发展的“拦路虎”,要充当“助推器”。

    文化元素润新城

    2010年,我市确定“一中心三板块五组团四支撑”的总体布局。孟津县适时而动,果断决策:让文化在孟津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中更有担当。

    同年,孟津启动新区规划,并按照“东扩南移、融城发展”的思路,让文化元素浸润新城建设。

    今年,作为新区建设重点实施的“1818”工程(18条市政道路、100栋高层建筑和8大场馆建设)中,八大场馆的选址正是位于邙山陵墓群大遗址保护区域内的上店村。

    “年初,上店村启动整村搬迁工作,至今,762户宅基1059所已签订征迁协议1030份。”该县新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李妙伦说,征迁规模大、速度快,得益于让群众拆迁时不吃亏、过渡时不吃苦、回迁时受大益的原则,特别是群众得知未来的上店村将成为新区的文化中心,“拆老屋、搬新居”的热情很高。

    如今,孟津新区骨干路网已经形成框架,八大场馆已进入征迁建设阶段。三年后,一个文化特色浓郁的新城将矗立在邙山之上。

    文化产业正崛起

    在“中国农民牡丹画第一村”平乐镇平乐村,700多名农民忙时干农活,闲时拿画笔,每年创作牡丹画数十万幅。今年截至目前,平乐村共销售牡丹画25万幅,销售收入达4500万元。

    目前,牡丹画创意园区在一期138套画家创作室的基础上,又规划建设二期工程211套创作室,为更多的农民画家进驻园区创造条件。

    平乐农民牡丹画的发展仅是孟津县以“文”兴产的缩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为孟津坚定以“文”兴县打了一剂强心针。现在,以“五朵金花一枝奇葩”——龙马负图寺、汉光武帝陵、王铎故居、小浪底风景区、平乐牡丹画和唐三彩产业为重点的多个文化产业项目、示范园区、创意基地正蓬勃发展。

    文化——曾经的发展“拦路虎”,成了助推孟津县转型突围的“助推器”。如今,把文化融入发展,用发展传承文化的孟津,正实现着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融合发展。

    本报见习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郑战波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