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清朝饮食渐成熟 宫廷佳肴传河洛
营花寨:潘安浇花息讼地 古柏转枝留美谈
李膺:为吏执法严明 统兵威震边陲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清朝饮食渐成熟 宫廷佳肴传河洛
□本报记者 崔晓彧
    康熙皇帝微服私访吃洛阳不翻(饼)

    绘图 李玉明

    核心提示

    中国饮食文化,到清朝已经进入成熟期,菜品种类相对稳定。当时,洛阳不翻(饼)、焦炸丸已远近闻名,火锅深受各阶层热捧,“百鸟朝凤”、“紫酥肉”等宫廷美食传入民间,扎根河洛大地。饮食名著《随园食单》此时成书问世。清末民初,多元文化并存,饮食选材、制法均有创新,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深受影响。

    1 五谷美食花样多 火锅盛行惹人爱

    在河洛地区的民间,五谷类食物一直较为常见,各种粮食做成的饼子、窝头、饭、粥等都是百姓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洛阳不翻(饼)就是其中之一。这种饼食风味独特,只需把玉米面糊摊在烧热的鏊子上,不用翻动即可熟透,它又薄又小,做法简单,而且因“救驾”的缘故声名远播。

    据传,清康熙年间,皇帝常微服出访。一日,他长途跋涉至洛阳栾川时饥肠辘辘,正好看到一个老太太在茅庵前烙饼,就上前讨要。当时饼还没熟,可康熙等不了,一边说“不用翻了,救命要紧”,一边抓起饼来狼吞虎咽。老太太也觉得奇怪,往日里烙饼总要翻几遍才能熟透,今天不用翻就熟透了。皇帝一口气吃了5个黄澄澄的玉米面烙饼,觉得分外香甜。他吃罢要给老太太银子,可老太太不要,他就在纸上写下“大救驾”和自己的名字相赠。从此,人们制作这玉米面烙饼便不再翻面,而饼似乎比以前更好吃了。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河洛地区的饸饹(héle)面远近闻名。饸饹面,古称“河漏”,又称“活络”。传说康熙寻访名吃时,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注意,命人制作品尝后对其独特风味赞不绝口,但因“河漏”寓意不佳,遂将其改名为“饸饹”。

    这种吃食以荞麦面为面料,制作时把和好的面团轧成滚圆的长面条,直接放进开水锅煮熟;捞出后,配上各种浇头或打卤即可食用。

    清朝,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也是受欢迎的宫廷冬令佳肴。清宫御膳食谱上就有“野味火锅”,用料选取山雉等野味。乾隆皇帝吃火锅成癖,他曾多次出游,每到一地,均备有火锅。相传嘉庆皇帝时,宫中曾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1600余个火锅,应邀品尝者达5000多人,成为历史上最大一次火锅盛宴。

    当时还有哪些名菜呢?袁枚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记录。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也是一位美食家,他所著的《随园食单》详细记述了当时流行的三百余种南北菜肴饭点以及美酒名茶,将各类食材选用、制作技法悉数列举,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饮食名著,对后世饮食发展意义深远。

    2 宫廷佳肴传河洛 本土风味俏京城

    清朝,大量特色菜品汇聚京城的同时,一些京城的佳肴也被带到民间并广为流传。说到这儿,有几样菜不得不提。

    百鸟朝凤 把宰杀好的鸡胸朝下放,用刀将鸡背骨拍平,把鸡翅别起来、鸡腿盘起来,使鸡变成卧趴状,放入开水锅中焯一下。然后把新荷叶垫在砂锅底,将鸡和若干鸭肫放入砂锅,加入酒、葱段、姜片,并加水没过鸡,中火烧开后用小火煨煮2小时。锅内放油,烧至五六成热时,放入蟹黄炒出香味后倒入砂锅,加盐、胡椒粉,继续用小火煨煮。取10只小酒盅,在酒盅内抹油,放入香菇条、火腿条摆成小鸟的翅膀和尾形,然后每盅打入一只鸽蛋,点上盐水,上笼蒸约5分钟取出,趁热扣出鸽蛋即成“小鸟”,放在大汤盆四周。将做好的鸡取出,背朝上放在汤盆中间,并把鸭肫穿插放在鸽蛋之间,最后将汤汁倒入锅内烧开,调味、勾芡,浇在鸡和鸽蛋上即可。

    相传乾隆年间,为给皇太后钮钴禄氏庆祝六十大寿,乾隆皇帝不惜重金求吉祥。隆重的祝寿仪式后,关在笼里的百只小鸟被齐齐放出,在天空飞翔,叽叽喳喳,好似在朝拜寿星,此情此景令皇太后连声称好。御厨受到启示,便在制作庆寿筵席时,做成了寓意百鸟朝凤的菜肴。随后,此菜在京城流行开来,并被当时在京的不少河南籍厨师学得后传回家乡,演变为河洛地区的一道高档名菜。

    紫酥肉 将五花肉条放入开水锅内煮至八成熟时捞出凉透,放入碗内,加入盐、料酒、酱油、葱段、姜片、花椒等,上笼蒸至熟烂时取出晾凉;待油温升至七成热时,把肉放入,炸至紫红色时捞出即成。上桌时,以肉蘸甜酱,配大葱段、萝卜条一同食用。这道菜色泽柿黄,肥而不腻,因烹调技法和诱人色泽而命名,有着“赛烤鸭”的美誉。

    据说,清末庚子事变,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避难返京时途经洛阳,官员们令当地厨师准备风味菜肴。其中,燕菜以其独特风味深得老佛爷欢心,她便命御厨学会后带进宫。御厨按照行业规矩,以最拿手的绝招交换。如此一来,紫酥肉便在河洛大地扎根,而洛阳燕菜则由此名扬京城。

    焦炸丸 这种传统风味食品产自洛阳本土。制作时,先把粉条煮熟捞出沥干水,剁成碎末,拌上面粉和作料,搅成馅状,用小勺弄成樱桃大小的丸子,放入素油中炸;丸子炸至焦黄后捞出,放入调制好的汤中就行了。它吃起来清香酥脆、爽口味美,深受百姓喜爱。这道菜也与皇族渊源甚深。

    相传乾隆年间,皇帝出巡来到洛阳,游龙门时,香山寺住持想好好招待他。厨师知道乾隆爱吃又酸又甜的“樱桃肉”,可出家人不能动荤,经过深思熟虑,厨师决定用当地盛产的红薯粉条来制作“樱桃肉”。乾隆尝罢连连称赞,当场赐名“洛阳焦炸丸”。一时间,物美价廉、常见易得的焦炸丸不仅风行皇宫府院,还在民间极受欢迎。直到现在,逢年过节,洛阳多数家庭的餐桌上还都少不了这道菜。

    3 中西交融创新招 饮食习惯受影响

    清朝末年,外来势力侵入肆虐,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着一些变化,饮食也受到不小的影响。让我们通过几道美食,感受中西交融在餐饮发展方面的精彩演绎。

    鸭泥面包 熟鸭肉剁成细泥,新鲜面包去皮切丁,春笋切片,鲜红椒去籽洗净切片备用。炒锅放火上,加入鲜汤、鸭泥、豌豆、春笋、精盐、料酒、味精、白糖、胡椒粉,烧沸后撇去浮沫,用水淀粉勾芡并加入红椒,煮沸后盛入大汤碗中,淋入麻油,撒上蒜泥;面包丁用植物油炸至金黄,使其脆而不焦,捞出装一深盘内,保持热度。上桌时,在面包丁上浇上滚烫的鸭泥汤汁,“刺啦”一声,颇有特色。此菜将原来的馍原料改为面包,无疑是受到了西式餐饮的影响。

    铁锅蛋 这是豫菜中的一道特色菜。它以鸡蛋为原料,加入虾仁、马蹄、胡萝卜、香菇等配料调匀,放入特制的铁锅内熬制,另用烧红的铁锅盖盖上,烤制而成。

    铁锅蛋创制于清末,由专营河南菜的厚德福饭庄在瓷碗烤蛋的基础上研制而成。这道菜在制作技艺方面,类似用烤箱烤面包,与西餐制作的巧妙结合令菜品平中见奇。当时,由于厚德福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多个商埠以及美国等地均有分号,铁锅蛋问世即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青睐,曾被誉为豫菜中最好吃的菜肴。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