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段时间,学生参加体测猝死、一些学校取消运动会长跑项目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对于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的广泛关注。尽管这些大多是极端个案,但是青少年体育工作在连年“欠账”后存在诸多顽疾已是不争的事实。
体育教师严重不足
日前,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透露,义务教育阶段国内专职体育教师缺编30多万。
“非体育专业的教师教体育就如同没有受过医学教育的人给病人看病一样。”团中央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刁铁民说,在他看来,专职体育教师在编制上存在如此巨大的缺口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目前,专职体育教师配备的不足首先在编制上就存在很大的问题。体育教师编制本身就少,一个学校可能只有几个体育老师,每个体育老师每周要上16到18节课。现在很多城市班额增长明显,有的地方一个班可能有七八十个学生,一个体育老师根本没精力来辅导每一个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参与体育项目。”刁铁民说。
刁铁民提供的一份教育部体卫艺司在2007年做出的数据调查显示,2007年农村配备专职体育教师的中小学普遍不足,比例仅占26.89%;城市初高中体育教师配备相对较好,但是有专职体育教师的小学只占到20.62%。
小学阶段本应该是学生通过体育游戏对体育产生兴趣的阶段,而恰恰是由于这一阶段专职体育教师的缺乏,很多孩子丧失了对体育的兴趣,导致进入初高中,孩子即使在有专职体育教师任教的情况下也不爱运动,不爱上体育课。
在专职体育教师大量缺编的同时,大部分学校的教师整体配备并不缺编,其他科目教师大量挤占体育教师编制,弥补30万体育教师的空缺绝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对其他科目教师进行转岗培训似乎是最为快捷有效的做法。
“所谓的转岗培训就是对有体育专长并愿意从事体育教学的其他科目教师提供培训,让他们成为专职的体育教师。”王登峰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说。
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缺失
学校体育不受重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里,体育所占的比重较低,始终缺乏一个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价和奖惩机制。王登峰认为要彻底改变学校体育现状,首先要抓的突破点是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和公示。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作为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对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在王登峰看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就是衡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起到类似高考的效果,成为引导各地学校和教育部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体质的“指挥棒”。而对测试结果的公示作为一种监测评价机制能够对学校的办学水平、特别是体育教学水平进行评估,并且在督促学校和教育部门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不会成为影响学生升学的负担。
社会层面空白亟待弥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青少年作为参与全民健身的一大主体,除了学校体育活动之外,在校外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和时间都相对较少。“目前中国的孩子们在校外参与有组织的体育活动的机会较少,除了专职的体育学校之外,就是刚刚开始出现的由社会力量组织的各类兴趣培训班。”刁铁民说。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去年完成的一项“阳光体育公众调查”显示,87.0%的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其中64.9%的家长表示“非常愿意”。不过当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时,65.5%的家长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让孩子以学习优先。
在沉重的升学压力下,体育只被看作一种简单的玩乐,体育教育在青少年人格形成过程中的教育价值,特别是提高规则意识、团队意识、意志品质等方面的作用则被严重忽视。
“现在我们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减少学生在校时间,但是离开学校之后,学生能够进行体育运动的场地、设施、辅导组织实在少之又少,社会层面的青少年体育内容依旧是一个非常薄弱并且亟待弥补的环节。”刁铁民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