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福民强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汝阳:产业为基打造“第二县城”
向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大步迈进
洛城发展跨入“伊河时代”
向上,向上,只争朝夕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12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山水环抱,产城融合,路网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伊滨区,一座现代复合生态型滨水新城正在崛起——
洛城发展跨入“伊河时代”
    核心提示

    2010年以来,伊河两岸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道路向四面八方延伸,作为省城乡统筹改革发展实验区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伊滨区站在洛阳发展的“潮头”,担当我市“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排头兵。

    基础设施配套:打造最佳“硬环境”

    位于伊滨区东北部的枫叶国际学校尽显“国际范儿”。在这里,每一阶楼梯、每一面墙壁都是展示学生创意和培养学习能力的载体。

    枫叶国际学校作为国际化办学的典范,已成为伊滨区打造高品质教育阵地的“领头羊”。目前,洛阳师范学院、洛阳商务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等6所学校先后进驻伊滨区职教园区,实现了从幼儿园到大学、从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全覆盖。

    “未来,职教园区将容纳10余所现代化学校,在校生超过10万名,年毕业各类人才5万多名。”伊滨区纪工委书记练忠杰说,这里也将成为洛阳高品质教育的核心区域之一。

    基础设施配套是城市发展必备的“硬环境”。在职教园区规划建设的同时,伊滨区先后规划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等各类道路49条,总里程267公里。目前,已实施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超过100个,横跨东西的洛偃快速通道、高铁大道、吉庆路和贯穿南北的伊洛大道、开拓大道等工程均已竣工通车,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此外,城市供排水、燃气、热力等地下管道及绿化工程同步实施,基本可以满足区内各项工程建设需要。

    产业支撑:培育核心经济增长极

    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网络,网罗着大量标准化厂房。一大批第二、第三产业项目,纷纷落户伊滨产业集聚区。林立的塔吊和穿梭的工程车辆正塑造着伊滨区产城融合的新面貌。

    洛阳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5万吨轨道车型材及车体大部件项目厂房内,机床设备安装正紧张进行。“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少有的能够研发生产高速列车、地铁、磁悬浮列车、轻轨和专用铁路货车整车结构等型材的厂家。”项目负责人裘建德说,现在一期挤压车间主机、辅机设备安装基本完成,明年3月可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总体完工后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

    产业发展将撑起伊滨区发展的脊梁。目前,伊滨区工业项目逐步在高铁以南集聚组团发展,设立了新能源产业区、新材料产业区、电子信息产业区、动力机械和矿山设备产业区。未来,这里将成为集聚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城乡一体:营造和谐新城

    伊滨区52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确定后,区域内35个行政村的11万人口需要进行搬迁安置。诸葛镇诸葛村的刘相尧是首批搬迁户之一。每有空闲,他便会到将要完工的福民安置工程1号小区巡视一番。沿路而建的49栋高层安置楼房,不仅配套安装水电气暖设施,而且户型布局合理,这些都让刘相尧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伊滨区在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尤其注重失地群众的安置问题,让农民搬得出、住得稳、有出路,和谐实现农民向居民的过渡。”伊滨区管委会主任刘冠瑜说,目前,全区规划的10个安置小区中,7个已经开工建设。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动力装备制造为重点,打造国家级动力谷的核心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重点,打造全省城乡统筹改革发展实验区……这座生态景观、历史文化和现代气息相辉映的伊滨新城,将开启洛城发展的“伊河时代”。

    本报见习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赵亚军 杨鸿雁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