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三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不够完善,在帮助文化企业打破资金瓶颈和在税收、土地使用、产品开发、拓展市场、打造品牌等方面研究不够、扶持不到位。
四是文化产业绩效考评奖惩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文化产业尚未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和工作机制不够完善,整体合力不够。
八、对人才队伍培养扶持不到位,产业领军人才匮乏
一是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尚需深化,现有文化创作、管理、经营机制优势和人才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管理、科技创新、创作经营等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少之又少,远不能适应文化产业新发展的要求。
三是对领军人物的支持还不够全面,对引进文化人才和人才队伍的培养扶持不到位,也制约了文化创新和产业的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建议与措施
实现全市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要紧紧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打好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攻坚战,提高经济软实力,走文化科学发展道路。通过体制改革,创新机制,开拓领域,激发活力,挖掘资源优势,突出项目建设,做大产业园区,做强企业集团,打造特色品牌,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加强文化产业统筹规划,完善明确发展目标
围绕作为支柱性产业的定位,结合《洛阳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深化、提升、编制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详细布局和特色文化产业规划与建设规划,并上升到全市发展战略高度;明确文化改革发展目标,着力破解无形资源与有形资源开发建设相互脱节、各自为战等问题;督促、引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高标准谋划,高水平建设各县区不同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集聚区,编制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引领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重点提升核心文化产业,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以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为抓手,通过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相结合,让旅游承载文化,让文化赋予旅游更多的内涵,使“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河洛之根、丝路起点”的洛阳形象得到广泛认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文化旅游名城洛阳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力,真正打造洛阳市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和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培育一批文化旅游重点企业;引导文化创意、动漫、文化中介、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层次。
三、加快壮大六大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文化龙头企业
一是以龙门、白马寺、关林、隋唐洛阳城和伏牛山、黛眉山、万安山、小浪底水库为龙头,加快融合提升文化旅游产业。
二是以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洛阳广播电视台,洛阳联通、移动、电信公司等为龙头,做强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产业。
三是以河南世为动漫之都产业园有限公司、洛阳影视传媒集团、洛阳名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南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壮大影视动漫业。
四是以洛阳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洛阳曲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洛阳帝都百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发展文化演艺娱乐产业。
五是以洛阳天旗工艺有限公司、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培育发展艺术品及工艺美术业。
六是以洛阳日报报业集团为龙头,以洛阳国际会展中心、体育中心、洛阳博物馆为主要平台,启动发展会展业。
四、着重扶持重点文化产业,狠抓产业项目建设
建立和完善洛阳市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和重点文化企业名录,制定标准评选命名一批洛阳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优秀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领军人物,用好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和筹划好重点扶持项目。对影响力大、集约性强的文化产业重点企业,要进一步扶持和培育。对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经费或者信贷方面的支持,在立项、报建配套建设服务及土地、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并依法保护项目业主的合法权益。
五、促进文化资源整合,强化产业园区集聚发展
依托洛阳厚重的文化底蕴,根据产业分类、产业布局和统计体系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为统计的具体要求,强化文化产业园区的集聚发展。
一是以平乐汉魏风情园、牡丹画产业园、伊川动漫之都产业园集聚发展为示范,指导支持各县(市)区对所辖文化产业专业村,按照公司+农户等形式进行整合,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高标准谋划,高水平建设,助推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集聚区加快建设,培育转化、发展壮大以法人单位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园区公司。重点培育完善伊川动漫之都产业园、平乐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及洛阳三彩、仿古唐三彩、牡丹瓷、仿古青铜器等集创意研发、产业孵化、产品交易、人才培训于一体的产业示范园区,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
二是筹建洛阳特色文化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精品店和文化产品物流基地。规范完善文化产品交易和流通网络,为整合我市唐三彩、青铜器、牡丹瓷、牡丹石、梅花石、动漫等文化资源,集聚发展特色产业提供空间和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各级政府应为产业园区、骨干企业发展建设提供优质服务,配备一定土地等优质资源,支持骨干企业率先整合发展壮大,争当行业龙头。各园区(基地)要着力提高、优化管理运营水平,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孵化功能。
四是通过招商引资引智,鼓励支持企业融合、兼并重组,提高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促进文化资源整合、产业链整合,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加强上下游产业配套建设,吸引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构建“大文化”“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六、挖掘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培育民营文化企业
洛阳市民间文化艺术种类丰富,比如牡丹画、麦秸画、仿古唐三彩、剪纸、背装、石雕、石玩、奇石、牡丹石、梅花石、竹编、洛阳宫灯、马屯制鼓、仿古青铜器等民间文化产品和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要坚持以民营博物馆、文化馆、艺术中心为阵营,培育民营文化艺术公司,把这些特色优势资源真正融合形成产业集团,提升产业效益。
七、打造节会文化品牌,抓紧助推会展业发展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带动我市文化、旅游、交通、贸易、通信、金融、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旅游与文化、商贸与会展互动共兴的发展态势。所以,我市要在“四季品牌节会”的基础上,打造以牡丹文化、历史文化、遗址文化、山水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化会展品牌,开发会展、赛事项目。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展会、赛会、年会或颁奖活动落户洛阳。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加强与国际国内会议展览组织的联系,发展符合洛阳特色产业发展的品牌展会。同时,抓紧出台《促进会展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保障措施,使会展成为我市新兴的重点产业和新的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增长点。
八、加强文化人才保障,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文化产业丰富的高智力内涵,决定了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面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需要, 要进一步完善人才保障与人才引进机制,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待遇相关政策,引进和培养一批文化创意、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文化经纪、市场营销等高端紧缺人才。对文化领域优秀专家、人才进行分类分级建档,建立完善我市文化产、学、研人才库。每年表彰一批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和文化名家,大力宣传文化领域领军人物、优秀人才及其成果,努力培育文化产业人才成长发展的丰沃土壤,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营造良好氛围。
九、强化产业保障措施,完善推进保障机制
一是尽快研究出台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考核奖惩办法,季度通报,年度考核,强化责任,严格奖惩,充分调动各县(市)区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二是用足用好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完善资金使用的监督机制,把有限的资金优先投向辐射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综合效益好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和产业园区建设上来。
三是每年表彰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对获奖企业和领军人物给予重奖,为激励全市文化企业加快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四是采取措施,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在土地、税收、工商等方面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五是加强部门和县(市)区文化产业的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强化培训指导,切实提高各级文化产业统计工作能力。建立重点文化企业统计名录库,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产业园区申报审批时,要及时到各级统计部门备案。加大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统计工作力度,做到应统尽统,全行业统计。加强统计分析,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六是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健全文化产业宣传工作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文化产业不仅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当前,洛阳正在加快发展文化强市和全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在新的机遇、新的起点上,只有全市上下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培育良好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丰沃土壤,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才能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助推洛阳经济的全面振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