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不少市民都随身携带着各种积分卡。 | |
编者按
岁末年初,又到了商家积分卡进行消费兑换的时候。在错综复杂的“积分消费矩阵”中,消费者到底能受益多少?容易陷入怎样的误区?该如何避免掉入陷阱?本报今起推出“说说积分卡”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刷信用卡可积分、商场购物能积分、去药店买药有积分……为了吸引消费者,商家纷纷推出积分优惠。办卡本来是为了享受商家的优惠,但不少消费者办卡后,实惠没得多少,却掉入了盲目消费的陷阱,也让积分卡沦为“积尘卡”。
积分卡“五花八门”
“您好,请问您有积分卡吗?”如今,消费者到大商场、大超市、小超市、药店等处结账时,都会听到收银员这样问。
近年来,一些大型商场和个体经营店都推出了购物积分卡,消费者只要消费一定金额甚至不作登记就可办理一张积分卡,商场会根据积分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给持卡者赠送礼品或代金券。
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博,卡包内的积分卡超过了30张,其中有3张银行信用卡、3张百货商场VIP卡、1张健身会员积分卡、2张航空公司里程卡,更多的则是大超市、药店、蛋糕房、电影院的会员卡。
“如今购物时,销售人员都会动员我办卡,我几乎是有卡必办。因为办卡不需要多少成本,还能享受折扣与积分换礼。”李博说。
办卡容易实惠难得
采访发现,积分卡分为两种,一种仅用来积分,消费者只要简单填写个人资料,甚至不作任何登记就可以将卡拿到手。这种积分卡多由小餐饮店、药店、超市等商家发放;另一种是大型商场推出的具有积分功能的会员卡,消费者在享受折扣的同时,还可获得积分,消费一定额度便可免费办理,或花几十元购买。
虽然消费者获得一张积分卡很容易,但是要获得实惠并不容易。
今年年初,市民曾先生在一家商场办了一张具有积分功能的会员卡,曾先生说在这家商场购物10元才积1分,积分满600分才能进行兑换。600分的礼品是一个价值十几元的小熊布偶,1000分也就是要消费1万元才能兑换一个价值30元左右的炭包,3000分以上也只能换一个储物箱。而他今年才积了500多分,还不够兑换一件小礼品。
消费者盼有真实惠
办卡门槛低,但兑换条件却相当苛刻,买少换不来好处,买多又没有必要,积分卡让不少消费者渐渐失望。“去年在一家超市年终用积分换物时,只换来两包洗衣粉。从那以后,我再不迷信积分卡了。”市民陈先生说,还是自己现场比价更实惠,哪里便宜就到哪里消费,不再为了那点会员优惠而被商家牵着鼻子走。
还有消费者表示,他们在使用积分卡过程中,几乎都遇到了兑换周期太长、消费积分限制多、不接受积分补登、积分不兑换强制清零等条款,而这些“解释权只归商场所有”的霸王条款,已让大家开始对积分卡产生抵触心理
。
“积分无论换什么,都得提供真正的实惠才有诱惑力,否则很难持续吸引顾客。”市民王成说,他建议一些大型商场、超市,制作一些会员卡使用手册,将会员享受什么优惠、商场积分如何累计和使用细则等信息作告知。另外,也希望商家能对卡友的投入加大,建立完善的积分卡管理体系,不断增加持卡者所享受的优惠幅度。
本报记者 戈晓芳 文/图
相关链接
积分卡是一种消费服务卡,某些消费还能享有一定的折扣,客户每次消费可按消费金额累积一定比例的积分,当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额时可兑换指定的礼品、购物券等。积分卡服务产生的商业效应就是吸引新顾客,留住老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