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福民强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文化变产业 嬗变当此际
挖文化富矿 促产业升级
打好“组合拳”建设文化大产业
民生改善攻坚战进展情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12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诤言直语
挖文化富矿 促产业升级
我市各界热议“文化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
洛阳三彩产业亟待做大做强 记者 梅占国 摄
    核心提示

    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当之无愧的文化资源大市。遗憾的是,这些文化资源却没能充分转化为文化产业——由于发展不充分,总量规模偏小,文化产业远未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文化产业?连日来,市文产办、市文广新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及部分专家学者纷纷发表看法。

    1 文化富矿待挖掘

    司马光曾言:“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作为十三朝古都和中华文明的“原点”,洛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是洛阳发展的‘富矿’。”市文产办主任王庆认为,我市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洛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第二,洛阳还是新中国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科技教育实力较强,具有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的现代科技基础;第三,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这也为我市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遗憾的是,这些文化资源却没能充分转化为文化产业。2011年11月,文化部公布了我国十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洛阳榜上无名。在文化部命名的5批270余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洛阳上榜者也寥寥无几。

    还有一组数字: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5.51亿元,其中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9.81亿元,位列全省第6位。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增至44.7亿元,但只占全市GDP的1.65%,无论是总量还是规模都远落后于其他先进城市。

    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形成独具洛阳特色的文化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2 “摸清家底”用好政策

    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实物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

    近年来,我市依托传统的文化资源,已初步形成了六大类文化产品,如洛阳三彩、青铜器、牡丹瓷、牡丹画、金银器和古玩。然而,由于这些文化产品鲜有在各自领域形成产业,即便个别已经形成产业的,也存在规模小、品牌效应差、附加值低等问题。

    “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摸清家底’。”洛阳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蔡运章说,为摸清家底,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对我市现有的文化产业企业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行业细分,客观、全面、详细地掌握我市文化产业企业数量、类型、发展前景等情况,弄清楚哪些是高成长性的企业,哪些企业的发展方向有待调整等。

    在弄清家底后,还要仔细研究分析上级部门出台的扶持文化产业的各项政策。“目前很多扶持政策都是由各部委出台并垂直下发至本系统内部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够透明,很多文化产业企业对这些政策不知情、不了解,在争取资金等支持方面十分被动。”蔡运章建议,市有关部门应将这些政策法规整理成册,通过适当渠道及时向社会发布,让群众知晓。

    3 盘活资源促产业升级

    “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要发挥资源优势,突出项目建设,做大产业园区,做强企业集团,打造特色品牌。”市文广新局文化产业科科长古付先说,一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既要盘活历史文化资源,更要积极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由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的跨越发展。二是研究出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切实做到政策支持到位,资金扶持到位,人才保障到位,确保文化产业各项促进机制、政策机制的落实,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三是鼓励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打造更多活力迸发、发展前景好的文化市场主体,消除有形和无形壁垒,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公开透明、平等准入的良好环境。四是明确扶持重点,紧密结合目前我市中小微型文化企业多、市场影响力小的现状,通过引进战略合作者、走出去等方式,实现强强联合,扶持打造一批市场影响力大、知名度美誉度高的品牌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五是在“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河洛之根、丝路起点”四张名片上下功夫,深度挖掘和传承弘扬河洛文化,壮大工艺美术、文化旅游、文物复制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龙门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孟津牡丹文化产业园区等文化产业园区,叫响牡丹瓷、牡丹画、青铜器、洛阳三彩等品牌。

    蔡运章还建议,应结合本地的发展实情,把文化产业放在和工业等我市支柱产业同等地位来进行通盘考量,高标准、高起点制定操作性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政府可专门规划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吸引企业进驻,形成集聚效应。待发展壮大后,再反哺地方经济。”

    本报记者 姜春晖 孟山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