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福民强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顶天立地”谋转型
培育新兴产业 补齐发展短板
创意与资本结合 唤醒历史文化资源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攻坚战部分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12 月 20 日 星期    【打印】  
诤言直语
培育新兴产业 补齐发展短板
我市各界热议“文化产业结构如何转型升级”
弘扬关圣文化的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备受海内外华人关注 (资料图片) 记者 梅占国 摄
    核心提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发达的文化产业,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也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形成,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我市文化产业结构如何转型升级?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及业界人士纷纷就此发表看法。

    1 文化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整体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十一五”以来,我市文化产业在巩固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产业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一是龙门、白马寺、关林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发展步伐加快,产业集聚态势明显。二是依托洛阳新区,开工建设了洛阳广电中心、市图书馆新馆和市豫剧院、市曲剧团综合演艺中心等项目,文化设施不断增加。三是中扩赠品玩具(洛宁)有限公司、洛阳平乐国色牡丹画有限公司、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骨干文化企业不断壮大。四是5家文化企业被命名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件文化创意类工艺品被命名为“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等,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五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周末剧场和基层公益文艺演出活动,每年定期举办文艺演出50场,组织专业剧团送戏下乡400余场,全市演艺市场日趋成熟。

    当然,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这些‘短板’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市文产办主任王庆说,文化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主导产业不突出、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结构散乱、产品单一、产业链短等,都是制约我市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症结”。

    2 狠抓项目做强做大传统文化产业

    传统文化产业是我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和内核。发展文化产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传统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其“主心骨”作用,这是许多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的看法。

    王庆提出,为做大做强全市文化产业,应建立完善全市文化产业项目库和重点文化企业名录,评选命名一批洛阳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优秀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同时,积极推动平乐牡丹画创意产业园以及唐三彩、牡丹瓷、青铜器等园区建设,使其成为集创意研发、产业孵化、产品交易、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示范园区。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席升阳认为,为激活传统文化产业,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改造升级,让传统文化产业“老树发新芽”。同时,还应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带动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

    洛阳才子动画影视策划有限公司负责人俞红军建议,发展文化产业“顾大更要顾小”,大力支持“专、精、特、新”等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企业群,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同时,还应积极调整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行业之间的供需结构,为文化产业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只有人气旺了,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才有出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建议,可通过举办龙门国际雕塑艺术节、关圣文化节、马寺钟声佛教文化节、老子文化节、杜康酒祖文化节、礼乐周文化艺术节、白居易原创诗歌艺术节等传统节会,营造“月月有节日,天天有看点”氛围,利用节会聚集人气,促使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3 多策并举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产业

    补齐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就要大力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对此,市文广新局文化产业科科长古付先建议,在重点抓好洛阳牡丹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展,做大做强新闻出版、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行业的同时,应积极拓展文化网络服务功能,加强文博、广告、文化会展业,加快动漫设计、创意产品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强势文化产业,发展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形成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结构和文化发展格局。

    洛阳网网友“兜兜熊”建议,推动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一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发挥洛阳软件业优势,积极培育发展以创意设计、影视动漫、网络游戏、广告、知识产权保护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兴文化产业;力争在洛阳设立国家级文化产业创意基地,利用高科技,积极开展影视动画、未来城市形态、传统文化场景再现等新产品的开发,推动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信息产业,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二要积极发展以教育和印刷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以伊滨区教育园区建设为基地,以建设“书香市区”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打造洛阳教育和人文品牌;大力发展洛阳书籍、杂志、报刊的出版、印刷工程建设,努力推出文化精品。三是推动以会展、演艺、节庆、休闲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大众娱乐业健康发展,策划诸如“周山重阳登高日”“洛浦秋风赏月节”“科技文化节”“文化产业博览会”等与洛阳文化相关的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文化活动,形成富有特色的节庆及会展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本报记者 孟山 姜春晖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