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新华社相关刊物刊发系列文章《胶东半岛县域经济思辨录》。本报今日全文转发,并配发洛平文章。敬请关注。
北起莱州湾,南抵胶州湾,胶莱河宛如一条玉带,环绕在山东半岛东端。玉带东侧,便是快速发展的胶东地区。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近年来,胶东地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不放松,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记者撷取的,是胶东半岛县域经济思辨发展的几个剪影。
领跑山东:龙口的快与慢
新华社济南讯 (记者 侯严峰 邓卫华)经济实力在山东省县域综合评比中连续4年居首位的龙口市,以本土龙头骨干企业为引领,推动产业规模化,带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崛起。与此同时,面对经济结构调整压力,从政府到企业科学发展主动求“慢”,走出一条财政增收、百姓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立足本土促“快”
夯实产业根基
龙口是著名的商业之乡,浓厚的创业氛围孕育出一批本地乡土企业。
南山集团是龙口最大的民营企业。这个从乡村建筑施工队和塑钢门窗制造起家的企业,2011年总资产超过5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600亿元,旗下精纺、铝业等产业科技水平位居国际同行业前列。
l994年以来,南山村先后兼并周边村庄36个,近3万村民经过培训后成为产业工人,南山集团建设的南山、东海两个城镇组团,现已形成常住人口超过13万、面积达95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城镇。
南山村党支部书记、南山集团创始人宋作文说,南山集团在由村办企业迈向大型企业的过程中,通过实施按照贡献、职务、工资加成与股金相结合的“加成分配制度”,既充实了企业发展初期的资金积累,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村民参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成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大法宝。
在南山集团示范带动下,一批本土企业脱颖而出。目前,龙口市35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中,有30家企业的负责人都是土生土长的龙口人——财富自龙口堆积,也长久地在这里膨胀衍生。
大企业、大产业格局推动龙口市经济快速发展。近5年来,龙口市GDP年均增长14.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2%。今年前三季度,龙口市GDP达到627.8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2.6亿元。
求“慢”成就“提质”
时间赢得空间
丛林集团是龙口市第二大民营企业。与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业绩相比,位于龙口市诸由观镇的丛林集团总部大楼显得十分寒酸。这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红色办公大楼,水泥地面,没有电梯,外墙油漆已经斑驳脱落。
缓建办公大楼是丛林集团谋求企业长远发展、主动求“慢”的一个缩影。在这栋老旧办公大楼里,丛林集团下足了慢功夫,联合科研单位成功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台万吨油压双动铝挤压机,一举结束了我国大型挤压机和大型铝型材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丛林集团创始人张修基说:“我是承受着4000万元打水漂、两年工夫白费的压力来投资这套装备的。”
主动求“慢”成就了丛林。如今,从神舟飞天的现场到中国第一辆动车,丛林铝型材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美国铝业到德国西门子,从法国阿尔斯通到丹麦马士基,丛林的客户遍布世界。
龙口市决策者在县域经济快速崛起中,由寻求“量”的增长自觉转向追求“质”的提升,践行求“慢”方略。
龙口经济发达,土地资源却异常紧张,许多二、三产项目在这里难以落地。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龙口市却探索设立了“不开发区域”,将七甲镇、滨海旅游度假区等镇区纳入保护性不开发范畴,通过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利用,不断加大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力度,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和绿化造林工程,努力在提升区域经济承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上取得更大突破。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