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2版:洛阳两会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洛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议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洛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
助推“二次创业” 促进科技创新
深挖文化内涵 打造产业品牌
确立“三强”战略 打造魅力西工
抢抓重大机遇 打造现代石化城
在重点工作中求实效见实绩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12 月 31 日 星期    【打印】  
深挖文化内涵 打造产业品牌
——代表、委员和市民热议“如何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昨日上午,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大会以举手方式表决通过了选举办法 记者 曾宪平 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着力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确保文化产业到2020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29日召开的市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上,市委书记毛万春强调,2013年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要着力抓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即文化旅游资源整合、重大项目建设和品牌优势发挥。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助推我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广大市民高度关注这一话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立足资源优势

    打造文化品牌

    作为十三朝古都和中华文明的“原点”,我市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洛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为我市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河洛文化得天独厚,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形成独具洛阳特色的文化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市人大代表、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张欣说,近年来,我市在文物古玩、三彩艺术等方面,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应加强对这些产品的整合提升,做长做优产业链,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久动力。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它放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大篮子’里统筹考虑,树立全市一盘棋观念。”市人大代表、洛阳闻洲瓷业董事长宋文周表示,应把文化产业发展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订全市统一、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应加强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应加强文化与金融、科技、旅游、商贸、教育等的联动发展,着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园区。

    “特色就是生命力,就是吸引力。”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仝红星说,我市应该在“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河洛之根、丝路起点”四张名片上下功夫,深度挖掘和传承弘扬河洛文化,壮大工艺美术、文化旅游、文物复制等主导产业,通过挖掘、保护、利用、传承,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变文化优势为发展优势。

    市政协委员、市文物管理局调研员郭引强建议,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要发挥资源优势,突出项目建设,做大产业园区,做强企业集团,打造特色品牌。

    培育新兴产业

    补齐发展短板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整体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但主导产业不突出、竞争力不强、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等因素也制约着我市文化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传统文化产业是我市文化产业的内核。”市政协委员、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认为,应进一步做大做强传统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其“主心骨”作用。他建议,可通过举办龙门国际雕塑艺术节等节会,营造“月月有节日,天天有看点”的氛围,利用节会聚集人气,促使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西工区居民王露建议,可将我市传统文化及文化艺术人才等相关信息进行分类,建立洛阳文化艺术信息库,促进文化艺术人才的信息交流,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

    补齐文化产业发展短板,还应大力培育新兴文化产业。网友“皓月天空”建议,推动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立主题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园区内优惠的政策招商引资,吸引文化创意企业进驻园区,从而形成产业联盟,带动洛阳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

    “应强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市政协委员、市旅游局局长魏立峰表示,应强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洛阳文物古迹多、地方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适度发展郊区休闲游,打造洛阳文化游的“拳头产品”。

    网友“TV人生”则建议,应积极发展以教育和印刷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可以伊滨区教育园区为基地,以建设“书香市区”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打造洛阳教育和人文品牌。同时,大力发展洛阳书籍、杂志、报纸等的出版、印刷,努力推出文化精品。

    培养产业人才

    提供智力支撑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代表、委员们认为,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加强文化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活力迸发的文化产业大军。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撑。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培养产业领军人物。”市政协委员、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吕海军认为,必须搭建招才引智平台:一是围绕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目标,认真研究制订本地区人才发展规划,真正引进急需的高端人才。二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如选人用人的市场化机制和竞争机制、人才流动配置机制等,用真正需要之人。三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如创业激励、制度激励机制等,确保人当其用、用当其时、人尽其才。

    “培养产业领军人物,还应积极发现本土人才。”网友“爱我洛阳”认为,在中国城市中,洛阳具有一定人才竞争力,在引进外部高端人才的同时,还应加大对本土人才的挖掘和培训力度,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的聪明才智,积极打造本土文化创意阶层。他建议,通过多元化渠道,培养复合型文化人才,特别是适应文化产业、新型文化业态发展需要的人才。同时,还可邀请国内乃至国际的高层次创意人才、大型文化企业来洛提供创意、策划和实施项目,推动我市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本报记者 姜春晖 戚帅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