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河南省名牌产品”又添37名成员。近年来,我市针对产品质量设置的奖项越来越多,奖励力度也逐年增大。本地企业,该如何打好“质量牌”,提升“洛阳造”整体水平?
“质量奖”队伍日益壮大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我市首次开展“质量奖”的申报评选工作,落地本市的首个质量奖项是“河南省名牌产品”。
“起初申报奖项的企业数量少、范围小,企业的积极性也不高。”该负责人说,当时我市申报省名牌的产品只有传统的制造业产品,如机械零件、机械设备等。
2009年,我市开始“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区、县长质量奖”等质量奖项的申报评选工作,对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管理质量、销售质量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中信重工、中船重工725所、一拖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获此殊荣;明年,我市还计划组织企业开展“国家质量奖”的申报工作。
“奖项增多,申报企业及产品的数量和范围也逐年增大。”该负责人说,以省名牌产品为例,今年我市共有36家企业的47个产品申报,最终26家企业的37个产品申报成功,申报数量及获奖数量均为历年最高,涉及产品种类增至食品、农副产品、办公家具等10大类别。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我市越来越多的旅游服务、旅游餐饮项目等也加入到申报队伍中,今年,龙门石窟风景名胜区管理服务获得“2012河南省名牌产品”。
有助提升“洛阳造”水平
该负责人表示,我市对产品质量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企业及产品的奖励及优惠政策也越来越多,更多企业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将大大促进“洛阳造”产品的整体水平提升。
今年,我市将市长质量奖的奖金额度由60万元提升至100万元;对省名牌产品也首次实施现金奖励,每个产品均可获得10万元奖金。
政策方面,获奖企业也可享受到不少优惠政策。例如,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根据《河南省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相关条例,在有效期内,若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可享受政策和资金扶持,在政府招标中也被优先考虑,同时被列入“打击假冒,保护名优”活动中的重点保护范围。
偃师市的河南尚康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市月饼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之一,2006年,该公司的月饼产品获得“河南省名牌产品”,2010年,其红烧肉产品也获得同样荣誉。“产品获奖后,企业销售额增长率由每年20%至25%上升至35%至40%。”该公司副总经理说。
虽然获奖企业越来越多,享受到的优惠也不断提高,但并不是每个获奖企业都能用好奖项,推动企业更好发展。“在每个奖项的有效期内,都会有个别企业因管理、产品质量未持续提升等原因,导致奖项被‘摘牌’,没有发挥奖项提升企业发展水平的作用。”该负责人说。
如何借“奖牌”谋发展
那么,企业该如何借力各项“质量奖”,将“奖牌”化为生产力,获得更多实际效益?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刘玉来表示,企业及其产品获得“奖牌”只是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开始,企业应将奖项作为宣传王牌,将其用在产品包装及其销售、推广中,作为本地产品走出去的“敲门砖”;企业还应以市场需求为杠杆,在原料选购、加工、包装、销售方式、售后服务等方面均有所提升,增加“奖牌”含金量。
“企业应将‘奖牌’用作质量再提升的助推剂。”洛阳宇龙办公机具有限公司负责人百全发说,该公司的产品曾获得省优质产品、省免检产品,今年又获得省名牌产品,获得奖牌后,企业更应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及产品升级换代上多下功夫,形成“提升质量——获奖——再提升质量——再获奖”的良性循环。同时,企业也应将“奖牌”融入企业文化中,在内部形成获奖氛围,有助于提升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借获奖之机,可进行产品质量的诚信体系建设,树立诚信企业形象,让获奖产品带动其他相关产品发展。”洛阳隆华传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质量部负责人李晓锋介绍,该公司的蒸发式冷却(凝)器自2006年获得“河南省名牌产品”后,借此打造诚信体系,2009年至2011年,其相关产品的销售额由1.3亿元上升至2.8亿元。
本报记者 赵佳 通讯员 徐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