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月4日在涧西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门口排队的情侣 | |
核心提示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最吸引情侣登记结婚的日子不是十一、七夕等传统节庆吉日,而是那些“人造节日”。如“5·20”寓意为“我爱你”,被网友制造成“网络情人节”“国际表白日”;“2012·12·12”寓意为“要爱要爱要爱”;在刚刚迈入的2013年,寓意“爱你一生一世”的“2013·1·4”,更是创下十年来我市民政部门单日婚姻登记数量新高——3818对!
在一个个“人造节日”引发人们追捧、狂欢之后,让我们冷静审视这些“人造节日”表面的喧哗,寻找应有的理性回归。
1 美好寓意——成为人们追捧的主因
4日9时,最低气温-6
℃,位于丽春路与珠江南路交叉口西的涧西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却异常热闹,排队登记的情侣从大厅门口延续了100多米长。
尽管涧西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想到这一天登记人数会增加,专门增派5名工作人员作为“外援”,把开始办理时间从8时提前到7时30分,可空前壮观的登记场景让他们仍难应对,一直忙到晚上近8时才结束。
“我们开始办理登记时,门外队伍就已近200人,听说最早的一对凌晨4时就来了。”涧西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负责人说,一个网络上传出的“爱你一生一世”谐音寓意,让情侣们扎堆,也让服务部门疲于应对。
我们从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了解到,4日这一天,尽管全市(含县市区)婚姻登记部门多提前半个小时开门,最早的在6时30分就开始办理业务,但业务量太大,近七成办理点出现延时服务,最晚的办理点忙至晚上8时。相比往年单日登记数量,这一天的场景和数字可谓空前,并且有些地方还有警察专门赶来维持秩序。
2012年12月12日,被年轻人追捧的“世纪真爱日”,代表“要爱要爱要爱”,当时全市共办理结婚登记1378对,创下我市十年来单日登记量最高纪录;而在2013年1月4日,3818对的登记数量再度刷新纪录。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相比我国一些传统节日,现在年轻人追捧“人造节日”的情况越来越多,大量的新人扎堆登记,导致其他业务不得不暂时停办或限时办理。
“这样的场景虽是空前,但不敢说是绝后,2013年5月20日、2013年9月9日、2014年1月3日、2014年9月9日等‘人造节日’,难说会不会扎堆。”涧西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说,“人造节日”突如其来,让人有时摸不着头脑。
2 商家“造节”——吸金是主要“推手”
结婚登记发出预警和通知、提早开门加班办理、其他业务被迫停办、驻派警车维持秩序……原本稳定的公共服务资源,遭遇“人造节日”冲击后,变得有些紧张。
“这个结婚证,领的既不容易,又不便宜!”涧西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门外,一些排队等待时间较久的情侣发出这样的感叹,不少人除了要向单位请假、扣除一定工资外,还要耗费大量时间忍冻排队。
我市网络上对于扎堆“人造节日”登记的争论更是激烈,在网友发出不要盲目追求“人造节日”呼声之余,还有网友调侃:“扎堆登记会过度耗费社会资源,就像扎堆生育带来的后果一样。”“凡是‘一生一世’登记结婚的人,民政部门应该发出通知,禁止他们离婚。”……
扎堆选择在“2013·1·4”登记结婚,是一种不理性的追捧。相反,人为盲目追捧“人造节日”更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如扎堆办婚宴、扎堆生育等。
那么“人造节日”从何而来?为何受年轻人追捧?从排队等候办证的年轻情侣口中,我们得到了答案——网络和商家的炒作,把这些寓意美好的数字组合视为“专属品”,成为他们吸金的又一手段。
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一工作人员说,在众多“人造节日”中,当属11月11日光棍节名气最大。虽没人知道这个节日从何而来,但它的幕后推手,无疑是网络和商家。
80后、90后、00后受多元文化影响,容易接受新潮的东西,“人造节日”由此应运而生。这些节日多以取日期谐音或谐意等方式出现,例如代表“网络情人节”的5月20日、“爸爸节”的8月8日、“示爱节”的9月12日……
近年来各种“人造节日”泛滥,除了带来如扎堆结婚登记的结果外,还对传统节日带来冲击。
我市社会学者认为,不管是传统节日还是“人造节日”,都是人们对美好追求的表达,但应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网络、商家炒作出的“人造节日”多不具备文化底蕴,使得年轻人忽略传统节日,淡漠传统文化。
3 “潮文化”——应逐渐重归理性
“为庆祝自己结婚,脱离光棍群体,我特意选在2010年11月11日光棍节结婚,日子提前半年就定了下来,可经历过后才觉得应该另选日子。”家住老城区北大街的李远说,为了那一天的婚礼,他除了要接受上涨至少20%的婚车、婚纱、乐队等婚庆必备品的租赁价格外,还要操心因扎堆办婚礼引发的菜品、酒水是否送错房间等问题。事实上,由于多种原因,不少新人对“人造节日”举行的婚礼效果并不满意。
中州路定鼎路口西的几家婚庆公司负责人说,从2009年起,除了五一、十一等传统节日外,选择在5月20日、11月11日等“人造节日”结婚的新人数量逐年增加。
2011年,选择在“人造节日”办婚宴的人数骤然增多,推高了婚礼庆典中的各项成本。婚车出现“谁出钱多给谁用”的情况,以致婚庆公司为了凑够新人要求的婚车数量,开始互相抬高租车价格;司仪人手紧张,公司想要继续“接单”,就要多花钱挖别家公司司仪干私活。
同时,虽然大多数酒店对婚宴奉行先入为主原则,但还有个别酒店会突然变卦。去年,市消协就接到过此类投诉,出现一些酒店原先承诺的婚礼场地发生变化或无法按照消费者预订日期提供婚宴,临时通知消费者另选酒店的情况。
“‘人造节日’的流行,其实是网络时代延伸出的一种‘潮文化’,无需过度关注,尊重、理解即可。”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刘庚说,当下,人们的工作压力大,生活有时焦虑、枯燥,“人造节日”的出现,就是迎合了人们找个理由自我安慰、缓解压力的心态,商家借此推波助澜挖商机也无可厚非,只是需要引导人们正视这种现象,而非一味赶潮,变成为节所累。
相关链接
结婚择吉日步入“3.0版”
多元化时代,年轻人在选择结婚吉日上有了新观念,网友戏称吉日选择从“1.0版”的老皇历步入选择个性数字、谐音组合的“3.0版”。
“1.0版”:老一辈翻皇历,通过新郎、新娘的出生日期、属相推算出的良辰吉时为主,偏爱选农历逢3、6、8、9、18这样的日子。
“2.0版”:偏向于选择五一、十一、元旦等传统节日结婚,这些日子易出现结婚高峰。
“3.0版”:在网络文化影响下,追求个性,以相识纪念日、巧合数、谐音等方式组合起来有意义的日子,例如“5·19”寓意“我要久”,“5·20”“5·21”寓意“我爱你”,“9·12”谐音“就要爱”。(喜逢
秩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