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① |
|
图② | |
本报见习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牛保华/文 见习记者 刘冰/图
它们是我们上班、放学路上的“老朋友”,如今要和我们暂别了。记者昨日从市绿化工程管理处获悉,市区内13棵行道树因阻碍交通,将被移植至伊滨区洛阳花卉配套中心苗木基地。将来,随着城市绿化的需要,这些“老朋友”还会重回市区。
阻碍交通,市民要求移植呼声大
市绿化工程管理处人事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这13棵树木主要分布在涧西区和西工区,品种包括毛白杨、法桐、国槐三种,胸径在30厘米至50厘米,树龄最高的有四五十岁。
这些树最初是用于城市绿化的行道树,点缀着古都洛阳,然而,随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一些树木成了“挡路树”。当时,设计人员考虑到这些树树龄较高,且并不会严重阻碍交通,便将它们保留了下来。于是,这些树木被留在了小区、医院门口,或是连接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的通道处。
随着近年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这些树木对交通的影响日益严重。不少市民通过网络、电话等渠道建议有关部门,在不伤害它们的基础上将其移走,使城市交通更畅顺。
多管齐下,确保树木高存活率
应市民诉求,市绿化工程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挑选了13棵对交通影响较大的树木,计划对它们进行移植。计划近期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
移植树木能否保证高存活率,是不少市民关心的问题。市绿化工程管理处负责人解释,该处技术部门已拟出移植工作技术要求,在准备、吊装和栽种多环节确保树木安全移植。在准备阶段,工作人员先对树冠进行修剪,使树木总高度控制在6米左右,直径大于5厘米的伤口用防腐剂或油漆涂抹,并用塑料薄膜包扎。在吊装环节,要求轻吊慢放,防止树干损伤。在栽种时,要求大挖坑浅栽苗,采用下浇水的方法,多次移动浇水点,直至浇透,水渗下后及时覆盖有机物或干土。
按照往年经验,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移植,均可保证100%或接近100%的高成活率。
错峰施工,尽量不影响市民出行
市绿化工程管理处从昨日起对这些树木进行修剪、缠草绳等前期准备工作,计划15日开始移植,预计10天内完成。这些树木将被移植至伊滨区洛阳花卉配套中心苗木基地,作苗木储备。未来,随着城市绿化工程的需要,它们还会重回市区。
移植期间,工作人员将在相关路段拉起警戒线,确保市民安全。施工时间会避开上下班高峰,尽量不给交通造成影响。此外,由于13棵树较为分散,每移植一树市政部门会立即修复路面,避免因施工时间过长给市民造成不便。工作人员也提醒市民,驾车经过施工路段时要减速慢行,谨慎驾驶。
看看,有您的“老朋友”吗
相关链接
我市近年移植大树档案
● 2012年9月,因人防工程建设,青岛北路景华路至中州西路路段的70棵法桐被移植,全部成活。
● 2012年3月,西苑路的11棵法桐被移植,移至熙春园广场和定鼎立交桥,全部成活。
●
2011年5月,因在王城公园门口建设过街通道,附近8棵法桐、34棵国槐被移植,死亡1棵国槐,成活率98%。
● 2008年6月,古城路125棵雪松被移至中州西路,死亡4棵,成活率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