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 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实行安全生产顶格责任追究
逐步建立节能环保长效机制
我市举办“同心同行铸辉煌”晚会
四月花开时 洛城更靓丽
转型创新,新型工业化的驱动器
洛平微话
创新锻造“核动力”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 年 1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转型创新,新型工业化的驱动器
——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综述之三
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灌装线 记者 曾宪平 摄
    本报记者 李迎博

    工业是洛阳最大的优势。

    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洛阳的工业起步早、规模大,在诸多领域都曾代表着行业最高水平。

    在为之骄傲的同时,工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是压力。无论是负责产业发展的市发改委,还是关注科技创新的市科技局,委局负责人总是“纠结”于同一个话题:随着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洛阳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遇到的难题逐日增多。

    重工业比重过高,新兴产业比重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有限。由于资源类、投资类产品比重过高,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市有色金属、硅光伏等支柱产业增速大幅下滑,企业效益明显下降。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虽然拥有14家部属科研院所、18家省市骨干科研院所、12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人才密度居全国前列,但2011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53%,低于全国水平;全市工业企业中,仅有9%的企业开展了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产出偏少。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这些,直接影响着洛阳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福民强市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焕发老工业基地“青春”,洛阳唯有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才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有更大担当、更大作为。

    如何在新型工业化上抓重点、破难题?

    深化产学研军融合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产学研军“对接”问题——这是市委经济工作会开出的“药方”。

    ——对接企业。进一步突出和强化企业在产学研军融合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引导我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各方面的创新资源加快向企业集中,创新人才加快向企业集聚,创新政策加快向企业集成,真正打造一批洛阳自己的创新型企业、领军型企业。

    去年,中航锂电、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等29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组建储能技术材料及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行科技资源集聚发展。类似的产业联盟,我市去年已成立5家。虽然小荷已露尖尖角,但远未形成“燎原之势”。

    ——对接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在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有一套适应市场经济、激发内生动力、利益与贡献挂钩的运行机制,使一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主动与企业“联姻”。

    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的实践,可圈可点。通过深化“一所两制”改革,其所属的双瑞集团已形成钛产业、特种装备产业等5大产业板块,成功实现了由单一科研单位向现代大型科研生产企业集团转型。

    ——对接市场。要求我们的企业、科研机构紧跟全球、全国市场中技术进步的最新潮流,在市场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赶超。

    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探索,值得借鉴。这家民营企业从观念、管理、营销、科技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实践,视野全球化,产品市场化,在细胞克隆技术、抗原浓缩纯化技术、药物合成技术等方面,引领行业发展。

    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周志立,是市科技成果转化座谈会的常客,每年都要参加几次。他说,每次开会都倍受鼓舞。现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洛阳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市科技局统计数字显示,去年,我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总数达128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加值突破270亿元;新建国家级研发机构3个、省级35个、市级51个……

    科技资源优势雄厚,产学研军融合发展的共识已经达成。

    我们有理由相信,洛阳在产学研军融合发展上,在加快创新驱动上,一定能取得新成效,新型工业化路子也会越走越宽阔,洛阳工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