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稿图片为资料图片) | |
核心提示
又到岁末,农民工开始陆续返乡过年。这一年,身在城里的你,回农村老家看了几次父母?打了多少个问候电话?你们的父母是不是又多了不少白发?他们过得还好吗?
城镇化,让“父母在,不远游”的时代一去不返。空间距离和生活压力,无奈之下,也让农民工尽孝变得越来越难。但无论社会怎么转型变迁,关爱老人、孝顺父母永远都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社会老龄化加速,高质量的城镇化,如何逐步创造条件让农民工更好尽孝?如何让农村空巢老人更好颐养天年?
1 “我不想增加儿子负担,但看病欠下的钱还得父债子还”
“儿子已经六七年没回家过年了,今年还是不回来……”张宽喜是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商镇麻池村一组农民,65岁的他躺在床上,虚弱地告诉记者。张宽喜3年前得了冠心病,先后住了十几次院。他说:“到现在还能保住一条命,已算不错了。”
张宽喜已经干不了农活,大多数时间就是躺着,一天得吃5种药。除了新农合报销,看病已经欠下六七万元的债。
“他在家等死,也把我给拴住了。”老伴一边埋怨,一边翻动张宽喜躺久了的身子。
现在,每年3000多元的核桃收入,每个月180元的低保收入,还有110元的新农保收入,构成了老两口所有的收入。“灯能不点就不点,就连他的药能不吃也不吃。”老伴边说边抹泪。一个农村妇女,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还要以自己的孱弱之肩担起家庭重担:种口粮、养鸡、种菜……
张宽喜有个儿子,在新疆打工,回老家结婚生子后,一家三口都过去了,平时偶尔打几个问候电话。“他也没太大本事,在外打拼不容易,吃了不少苦,我不想增加儿子负担,但看病欠下的钱还得父债子还。”
张宽喜的眼眶湿了。
老两口的境遇让人心酸,却是我国不少农村空巢老人、留守父母生活的真实写照。
伴随着城镇化的滚滚洪流,多少人离开农村到城里谋生,而他们年迈的父母,大多留在了农村。我国目前有60岁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放不下的农活,生不起的病,孤独守望,日夜思念,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让许多身在城里的儿女们一想起来就心痛。
2 “目前只能这样,我一个人在城里混,对老家的父母确实亏欠太多”
对于我国1.59亿外出农民工而言,选择让老人留守,多数是现实生活压力之下无奈的选择。老家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的官君对此感慨良多。
为了改善生活,10多年前,官君抛家舍业,只身一人来到浙江金华打工,在一家灯具厂当市场营销员。他说:“这活干得好挣得多,出差有补助,销售有提成。”
但其间的辛苦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官君经常只身一人到一座举目无亲的陌生城市推销灯具,住小招待所甚至睡车站,挤公交车啃面包,到处遭遇碰壁甚至白眼……
干了这么多年,官君没有太多“家”的感觉。他说:“自己跟企业之间,就是干活给钱的合同关系。这座城市,我再熟悉不过,但我很清楚,目前自己只是个过客,立足都不易,扎根更难。”
缺乏归属感,也让官君对家人“日益冷漠”:他平时很少给家里打电话,经常不回老家过年,一年到头也不给父母寄钱。
但他确实有自己的苦衷。“一打电话,家里人就会问我过得怎样,我不想让他们太为我担心。过年回家开销大,我只能把思念深埋心底,平时有空偶尔回趟老家”。
官君何尝不想更多更好地照顾父母?但在他看来,至少目前还很难:回老家没太多发展机会,把父母接过来,经济上承受不起,而且孩子读书,老人看病都是难题。“目前只能这样,我一个人在城里混,对老家的父母确实亏欠太多。”官君说。
儿子的苦,当妈的心里最清楚。“儿子跟家里联系少,恰恰说明他在城里过得不好,有难处。”官君的母亲说。
官君父母最害怕过年,儿子没回来,经常有亲戚当着他们的面说儿子不孝顺。这话深深刺痛了父母的心。“儿子收入少,负担重,城里生活不容易,哪能怪他呢?”
3 “高质量的城镇化应该把农村空巢老人也统筹考虑进去,逐步创造条件让他们随子女一起融入城市”
父母在农村,子女在城里,城镇化能否牵起两头,让家人团圆共享天伦?
为让农民工从流入城里变融入城里,我们一直在努力。一项项以人为本的好政策,温暖着一颗颗漂泊的心。但毋庸讳言,很多农民工融入城市普遍面临子女上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生活困难。对于大多数在城市打拼的农业转移人口而言,现实的生活压力是孝道日渐式微的主要原因。
党的十八大提出,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这也为农业转移人口更好尽孝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遇。
“这些年,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造成了大规模的农村留守老人,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减贫与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陆汉文分析,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加上新农保还处于低水平阶段,今后一个时期内,多数农村老人还需要家庭养老。“因此高质量的城镇化应该把农村空巢老人也统筹考虑进去,逐步创造条件让他们随子女一起融入城市。”陆汉文说。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汤敏说,农民工市民化应该是农民工全家市民化,可以先在人口压力相对较小的城镇,使具有稳定职业、缴纳税收、享有社会保障和固定住所的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转为市民,同时逐步降低门槛,解决其他进城农民工以及他们愿意留在城里的家属市民化问题。
4 “多打几个电话,多看望几次,让老人觉得儿女们惦念,比给老人多少钱都强”
城镇化的车轮滚滚向前,很多人都有心理准备:高质量的城镇化,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随着老人年纪越来越大,留给子女尽孝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让空巢父母好好养老,是很多农民工的心愿。
“城镇化进程中,政府要把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河北省大名县委书记边飞认为,现在农村养老服务严重供不应求,政府应通过税费减免、提供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这一领域,办理养老机构,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入住或者上门的养老服务。
“由于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原因,当前农村十分适合推广居家养老,也能为儿女尽孝提供一个不错的平台。”河北省武安市午汲镇格村村委会主任李森山说,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应得到更多重视。
四川省仁寿县是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县,该县民政局局长王继伟认为,针对农村老人居住分散的实际,农村应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专业护理和志愿者两支队伍。“从我们的实践来看,效果不错。”
王继伟介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应当具备生活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功能,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和运转经费。
老人们对子女不仅有物质上的诉求,也有精神上的诉求。“多打几个电话,多看望几次,让老人觉得儿女们惦念,比给老人多少钱都强。”李森山说。
(据《人民日报》2013年1月20日11版)
延伸阅读
让农民工好好回家过年
在我们身边,在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里,都有许多期盼春节回家过年的人。也许有人会抱怨车票难买,车上拥挤,旅途劳顿,可这一切,都阻挡不了回家的脚步。只要“家”是人们心里永远的惦念和牵挂,只要“团圆”是深入内心的文化传承,只要故土情怀尚存,春运就会在。因而,应对的立足点,不是如何消除春运,而是让回家的路更加便捷畅通,尤其让最大的春运人群——农民工,都能买到回家的车票,平安回家,过个好年。
劳累了一年,他们盼着这一天。尽管乡村远没有都市繁华,尽管一来一回,颠簸劳顿,费力费钱,可他们一定会带着送给亲人的礼物和年货,带着积攒一年的血汗钱,回家过年。
他们希望早一天见到留守在家乡的父母孩子和亲人,他们希望在家的温暖里歇歇疲惫的身心,他们是故土家乡真正的主人,而不是遭遇歧视的外来者。我们的社会,包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让他们幸福地过个好年。
不要让他们一年的辛苦没着落,为讨薪愁苦不堪,更不必出演种种的“讨薪秀”。那些被拖欠的薪水,可能是孩子的学费,父母的医药费;可能是明年的化肥、种子钱;可能是家里盖新房的预算,年轻人结婚的花销。
让他们都能买到回家的车票,让他们能够一路平安。他们不一定都熟悉电脑,了解所有的订票程序,如果可能,我们是否能帮单位的“打工妹”、家里的“小阿姨”、熟悉的“快递哥”订订票?如果可能,我们自驾车回家之时,能不能捎带他们一程?当我们出行之时,能否对拎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多一份体谅、理解和帮助,给他们多一份安全?
年节渐渐临近,家,等候游子们归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回家过个好年。
(据《中国青年报》2013年1月18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