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已清理出的一座仓窖 记者 鲁博 实习生 潘立阁 摄 |
| 勘探发掘现场 |
|
本报讯 (记者 姜春晖)作为隋代重要的国家粮仓之一,回洛仓到底有多大?我市文物工作者昨日证实:35.5万平方米,能储粮3.55亿斤!
回洛仓位于隋洛阳城北3.5公里处(今瀍河回族区瀍河乡小李村、马坡村西),是隋炀帝于大业二年(公元606年)设置的国家粮仓。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瓦岗农民起义军攻破此仓,并以此为据点进攻洛阳城。隋亡后,唐吸取隋亡教训,在洛阳城内新建含嘉仓,回洛仓被废弃。
回洛仓被遗弃后,其形制和面积也渐渐被遗忘,只在史籍中留下只言片语。如《隋书·食货志》记载:“炀帝即位……始建东都……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徒洛州部内人及天下诸州富商大贾数万家,以实之。新置兴洛及回洛仓。”《资治通鉴》卷一八记载:“炀帝大业二年十二月,置回洛仓于洛阳北七里,仓城周回十里,穿三百窖。”
为配合大运河申遗,去年年初起,市文物工作者对回洛仓进行了新一轮勘探发掘。此次勘探,基本明确了回洛仓的形制及面积:整个仓城由管理区、仓窖区、道路和漕渠组成,城墙宽3米;仓城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呈长方形;仓窖排列东西成行、南北成列,非常整齐。经推算,仓窖数量大约为710座,如果按每座仓窖能储放粮食50万斤计算,回洛仓储粮总量将达3.55亿斤。
昨日记者在回洛仓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看到,市文物工作者已清理出仓窖2座及周边12座仓窖的开口位置。“从目前清理出的仓窖来看,所有仓窖大小基本一样。”回洛仓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王炬说,这些仓窖开口现距地表深1.1米至1.3米,窖口内径10米、外径17米,深10米,规模较大。
王炬说,修建仓窖时,首先应在生土上挖一个外径16米至17米、内径10米至12米,宽约3米,深1.5米至2米的环形基槽,将基槽夯打成坚实仓窖口。然后,在夯打的仓窖口内挖一深10米、口略大于底的缸形仓窖,用火将仓窖壁烤干,然后涂抹一层青膏泥,再铺设一层木板,在木板上铺一层席,最后存储粮食。
市文物工作者在仓城内还发现了道路遗址2条。其中,东西向道路长1000米、宽28米;南北向道路长355米,宽40米。道路上有明显被长期碾压的痕迹,应是当时在仓城内运送粮食的车辆留下的车辙痕迹。而且,从路上土的厚薄及车辙痕情况看,道路使用的时间应该不是很长。
此外,在仓城的西侧、南侧,也发现了部分漕渠,据此可推断仓内粮食是通过漕运进入仓城的。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吕劲松昨日表示,此次对回洛仓大规模发掘,不但为我国大运河申遗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研究隋代洛阳城的兴建、仓储情况及我国储粮史等也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