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万物复苏话立春
得失只在一念间
小聪明不可为
酒事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3 年 2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人生感悟
酒事
□山野
    1991年冬,和一群人到某县办事。那里果然是酒乡,天天被招待喝酒,晕了醒、醒了再晕。一周多后,对方派一面包车送我们回去,上车前又买了几瓶杜康。上车后发现没有酒具,有人下车买了两三斤橘子。拿橘子下酒之余,还将橘子一掰两半当酒杯,由一人托着,大家在汽车的颠簸摇晃中猜拳喝酒。

    1992年,我和朋友下乡,讨回了一笔100块钱的欠账,很激动,决定把这钱拿去喝酒。我们买了两瓶白酒,到了同学宋的单身宿舍。

    没有酒桌,一个柳编苹果篓扣在地上就是;没有酒壶,拿个暖水瓶的铝外盖,用手捏出个歪嘴;酒瓶盖,天生就是个酒盅,虽然有点剌嘴,还凑合吧。

    我们四五个人吧。中间还有人又出去买了酒,就这样快乐地喝啊喝啊,一直从头天下午喝到第二天一两点,终于把所有的酒都喝完了。这时有人说,出去吃点东西吧。下楼上街,天上正往下浇着瓢泼大雨。正在兴头上,大家挨个儿溜着房檐儿往街上跑。所有人浑身透湿,衣服粘在身上,密布鸡皮疙瘩,但都神采飞扬。宋的拖鞋帮子跑掉了,有人高兴地将其一踢老远。宋费了好大劲儿终于找到了鞋底,弄根绳子绑在脚上穿着走,大家都哈哈笑……

    这几件事,常被我记在心上,作为曾经的青春印记。快意的酒局,可算作纯真无邪的记忆吧。

    我乡多山多水少土,风景秀美却粮食不足自给,所以向无酿酒传统。然而,我乡人好酒,远近闻名。县城里领时代潮流的“仙儿”,一定是酒场上的人物。我初中时的同学宏,别人结婚时做酒陪,喝酒就凉水。酒“咚咚咚”下肚,凉水“咚咚咚”顺下去,气势让人叹为观止。

    但是快意酒场之外,险事、糗事也少不了。

    一同学结婚,在距离县城四五公里的学校,我骑自行车前往贺喜。喝醉了骑车返回,兴奋得双手丢把,途中超越数辆大卡车、翻越数十个沙丘,还安全骑下一段长坡。一同学担心我摔倒,骑车紧随我,他自己却摔了好几跤。

    在酒驾还不算触犯刑律的日子里,我还曾酒后驾车。我开着一辆白色面包车去接人,接到人后发现车门上被撞了一个很大的坑。开车去修理厂,结结巴巴地对老板说:我停着车,不知道谁给我撞了一下。老板斜着眼睛看看我:谁给你撞的你不知道?是你自己撞到树上了!多亏你撞的是树,要是撞的是人,那可就不得了!

    我回老家,涛见了极喜欢,找一帮人陪我喝酒。涛醉了,我们不让他开车,他说没事儿,我不开,你们先走吧。我走了,后来听说,一辆小车从桥上掉到了河滩里。那车就是涛开的,车子基本报废,万幸的是,涛受轻伤。

    这些快意、豪迈而又可怕的往事,就从我的生命和记忆里一件件经过。摸摸自己的脑袋,还在。而我,真的开始怀疑白酒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家乡的“酒文化”了。

    2006年,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来单位授课,说: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与其社会成员的酒量成反比。是这样的吗?我的老家是不文明的吗?

    在我们那个偏远的县,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凭着热情、实在、厚道与城里城外的人打交道,因为不懂得技巧,只管表现豪迈和勇敢,而这种豪迈和勇敢的直接显现,就是酒量,而且主要是白酒酒量。通过开矿富裕起来之后,很多人也通过喝酒来表达惬意和激动。

    可是,酒在给我乡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灾难。一位朋友对我说,县城里最早的一批“酒仙儿”,几乎全部死在酒上。

    好在,时代推移,越来越多的我乡人远离了白酒。在和他们的交往中,“逢酒必醉”变成了“浅尝辄止”,“感情深,一口闷”被“只要感情有,喝啥都算酒”替代。人们在慢慢转向追求相对形而上一些的快乐。

    所以,我接受了一位本乡好友的建议,先把白酒戒了,至少不再主动喝了。啤酒、黄酒、红酒,还可以喝吧,喝酒作为人生乐趣之一,不舍得彻底放弃。但为了自己、为了孩子,还为了能够再做几天梦的季节,少喝吧!

3上一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