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万物复苏话立春
得失只在一念间
小聪明不可为
酒事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3 年 2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万物复苏话立春
□寇玺
    立春(篆刻) 作者 耿红霞

    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

    年方吉郑犹为少,家比刘韩未是贫。

    乡园节岁应堪重,亲故欢游莫厌频。

    试作循潮封眼想,何由得见洛阳春?

    ——白居易《六年立春日人日作》

柳叶初绽(剪纸) 作者 畅杨
    开栏语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在民间广为流传。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反映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是华夏祖先创造的宝贵科学遗产。在二十四节气的传承过程中,也有很多趣味风俗在各地流传。本版今起特开设《话说二十四节气》栏目,为您说说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传说、风俗等。敬请关注。

    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到了。虽然天气依旧寒冷,但阻止不了春天的脚步,世间的万物睡了一冬,就等着春姑娘带着暖意到来,慢慢复苏呢。

    据史料记载,古代把立春后十五天分为三候:“初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初候的意思是春天来了,万物开始复苏;二候在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也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些碎冰片,就好像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过后,明显能感到白昼一天天长了起来,天气也渐渐暖和,这时的作物长势快,饱含着“春种”的意义,算得上是农户们最喜欢的节气之一了。

    立春在各朝代都很受重视。周朝时,便有专门迎接立春的仪式。据记载,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当天,会带上各诸侯大夫,共赴东郊迎春,祈求丰收。这样的迎春之礼一直延续至清朝。

    旧时民间,立春的迎春活动同样重要和丰富。大人小孩们都会换上新衣服,妇女们涂点胭脂,头上插上红绒花或是装饰有彩色绫罗制成的发簪,大家在院里门前贴上对联、红福字、红纸剪刻成的雄鸡图案,营造出红彤彤的喜庆氛围。

    牛是耕地的主力,自然也是春耕时的主角。唐、宋时期,民间盛行在立春“鞭春牛”。立春前一日,将土牛放在县城东门外,称为“立牛”。立春当天,先由官员们用红、绿鞭或柳条鞭打土牛,随后交给下属和农民依次鞭打。土牛被打得越碎,代表着人们对春天越喜爱。鞭牛结束后,农民蜂拥而上,只为抢得一块土牛的土块带回家,传说得到土牛块的人家,种田养蚕都将顺利,还能让家人远离瘟疫。

    这“鞭春牛”的意义,在于送走寒气,促进春耕,打去牛的惰性,宣告春耕的开始。如今,仍有不少农村保留着这个习俗。

    迎春活动之后,食宿也相对讲究。

    立春时节食春盘,即人们将春天新鲜的蔬菜、水果、饼等放在盘中食用。杜甫的诗作《立春》中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就在回忆立春日的盛况。白玉指豆腐,青丝则是春韭菜,从这里得知,春盘里可谓有青有白,想想也觉得爽口。

    南方流行在这时吃春卷,北方则流行吃春饼,这些都称得上“咬春”。为了解春困,一些地方还有吃萝卜的习俗,嚼着心里美或是小红萝卜,又脆又甜,不仅美味,还具有药用功效,软化血管、稳定血压,可谓两全其美。

    河南还流行“打春吃瓜”的习惯。瓜指的是南瓜,家里人蒸的南瓜馅包子,或是金灿灿的南瓜捞面条,忍不住让人直咽口水。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