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导演、情节复杂、巨星云集……这些都是近期在国内院线登陆的好莱坞大片《云图》的卖点。而对华语观众来说,这部电影最引人关注的还是一个名字:周迅。
在《云图》中,周迅一人分饰三角:未来餐馆的克隆人服务员、金发碧眼的未来部落人及女扮男装的酒店经理。从角色数量上看,似乎很重要。然而,事实上,她两次出场不久即被杀死,另一次甚至观众不知道什么时候闪过银幕。
随着中国影院进口大片配额的增加,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好莱坞眼中的一块“大蛋糕”,贴个“中国脸”则是分享这块“蛋糕”最迅捷的方式。《环形使者》中楚楚动人的许晴、《生化危机5:惩罚》中持枪与僵尸激战的李冰冰……这些“中国脸”都号称给好莱坞大片注入了中国元素。
但光有“中国脸”并不一定能让观众买账,没台词、打酱油是“中国脸”们在大片中始终摆脱不了的标签。时间一长,观众非但不买账,还会徒增反感。
好电影自然不怕没票房,《盗梦空间》《阿凡达》等电影没用“中国脸”,照样在中国赚得盆钵皆满。当然,中国元素用得好,自然也能够博得观众的热情,《功夫熊猫》及其续作就是绝好的例子。这种成功,只靠一张“中国脸”远远不够,它需要的是对整个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更高的境界是对“中国元素”的“创造性转化”,此中奥妙,昆丁·塔伦蒂诺和他的《杀死比尔》系列可以为你说上一二。
反观中国电影自身,缺乏有国际声誉的新作品、新导演和新演员。近年来的各大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电影鲜有获奖,倒是红毯上的“中国时装”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另一方面,电影体制的重重限制、缺乏行之有效的分级制度,使得中国电影“走出去”、外国电影“走进来”都困难重重。
真正要赢得中国电影市场,不能仅仅靠“中国脸”,更重要的是有“中国心”。
(据新华社杭州2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