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
寇北锁 | |
这一日,温暖着千家万户,这一日,氤氲着喜庆吉祥……一年又一年,这个日子就是春节!壬辰岁尾,雪花片片托祥瑞;癸巳新春,祝福声声寄深情。春节,是中国人最向往、最隆重的节日,辞旧迎新,普天同庆,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祝愿生活更加美好。
年在千山外
□马继远
对于孤身在外的漂泊者,他乡永无年,年只等候在那个叫作故乡的地方。从他乡到故乡,山千重,水万条,总也阻挡不了漂泊者回家过年的决心和衷肠。
似要赴一场期待已久的约会,心中的愉悦和渴望早已开始潜滋暗长。离家的时日纵然不很长,思念早已蔓延。回家过年的情结,无关时间的短长。此身只要在他乡,年就是挂在心头、开在故乡的一袭魂牵梦萦的春日碧妆。
在拥堵的人群里挤扛多久,流出多少热汗,才将手伸向那个寄予着无数人期望的售票窗口,拿到那张承载着无尽喜悦的小小纸张。或者,在电脑屏幕前目不转睛地守望,手指不停地点击,抢到了一张车票,兴奋立时在体内炸开,如同中了超级大奖。这一切,只因为车票上的箭头,遥指着家乡的方向。
回家过年的行囊,早早地已经开始打点整装。电话里多次询问年迈的父母,家里的年货准备得怎么样,听到的始终是父母心满意足的音腔:“家里不缺啥,人回来比啥都强!”不知不觉,还是为回家添置了不少的兜兜囊囊。
每年也许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会分外关注日历的阴阳。“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迅哥儿早有过这样的感喟。阳历的新年,身在他乡,不曾有丝毫的忧伤。阴历的新年,断不愿仍独在异乡。翻平时少看的日历,略显笨拙地在阴阳日历间换算着归家的日期,只怕错过年。因为错过了年,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作补偿。
归心似箭的日子,过得分外漫长。手头的事务,总有点迫不及待地想让它早早收场。和周围的人谈论的话题,不再是股票跌涨,而是车票飞扬。回家过年的渴望,让人们的话题比任何时候都强烈。谈话中,总充溢着对各自家乡无限的赞扬。
候车室里播音员提醒登车的声音温暖地叫响,背负大包小包的旅客,匆匆忙忙涌向月台。急切寻找车厢的样子,看起来有点晕头转向。月台上散乱的人群,旋即融入火车长长的车厢,如散乱的浪花,被收束进一条河流,共同奔向山远水长。
列车出发前的那口气息,吐得很长很长,似乎要把一车旅客的疲惫,都重重地抛出车窗,让他们身心轻松地奔向故乡。列车慢慢驶离站台,驶出车站,很快就将他乡抛在身后。月台之上,不断地,还会有很多人踏上行程,奔向各自的故乡。月台之上,也会迎来很多此处是故乡的人。彼的他乡,他的故乡!
列车在穿梭,乡村、城市,高山、河流,交替着从窗外闪过。千山之外,故乡等候漂泊者归来赴约的年,越发近了。凝视窗外的风物,听着车厢内偶然响起的乡音,心中有万千思绪在升腾,可又说不清在想些什么。
数不清列车已经穿越了几重山。穿梭在一处山洞中时,一个孩子奶声奶气的声音响起:“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春节是一场亲情Style
□雪坪
总有那么一个日子,让我们思乡的情愫一如长城般蜿蜒;总有那么一个日子,让我们想家的情怀一如黄河般澎湃;总有那么一个日子,让我们觉得万水千山不再是一种遥远;总有那么一个日子,让我们感到短暂相聚也是一种温暖……一年又一年,春节就是一场亲情Style!
那是五千年传统文化在每一个华夏儿女心中无声的积淀,那是十万万炎黄子孙发自内心的对于亲情的真切呼唤。一年的等待,很长,但总有一些事物会因日久而弥香,总有一些记忆会因珍藏而难忘。忘不了,电话那头父母关爱的唠叨;忘不了,妻子临别时那难舍的眼神;忘不了,乡亲送行时那殷切的嘱托……多少次,在梦中又闻见了家乡大麦烧酒的醇香,多少回,在闲谈中又提起了老家一起长大的伙伴。这时,有一种真切的期盼在心田萌芽,有一个热切的呼唤在心头响起:让我们一起“回家”!
行囊收拾好了,日程安排妥了,男女老少,大箱小包,再恶劣的天气也动摇不了回家的决心,再漫长的旅程也阻挡不了匆匆的脚步。那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亲情,那一份经年酿造的期盼,早已成了每个人生命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机场拥挤了,车站喧嚣了,码头沸腾了,一场亲情Style上演了,有你,有我,也有他……
大红的春联、绚烂的烟花是背景;喧天的锣鼓、悦耳的唢呐是伴奏。龙腾狮舞,高跷秧歌,那些快乐的音符一如骑马舞的舞步。一边欢度喜庆的新年,一边享受家庭的温馨:热气腾腾的团圆饭,和和美美的全家福,香醇的美酒,漂亮的新衣,祝福的话语,温情的红包……因为有了家庭港湾的停靠,因为有了亲情养分的补给,哪怕是一颗失落的心也会因此而变得温暖无比。
几天的相逢,太短,但总有一些团聚因短暂而珍贵,总有一些故事因短小而精彩。尝尝妻子亲手做的饭菜,亲亲孩子红扑扑的小脸,给乡亲讲讲自己的经历,陪年迈的母亲唠唠家常叙叙旧。无须太多言语,幸福的笑脸早已将情谊述说,无须太多表达,共同举杯早已将祝福传递。春节虽说只是短暂的一个过程,但它足以成为每个人一年中憧憬美好生活的起点。
春节,是一桌民俗的盛宴;春节,是一道心灵的鸡汤;春节,是亲情烙出的一枚中国印;春节,是亲情织出的一串中国结。一年又一年,春节,一个中国式的新年,就是一场亲情Style!
美滋美味“合家欢”
□高中梅
转眼间又要吃年夜饭了。守岁、吃年夜饭都是春节的主题,这背后都流淌着亲情,凝聚着挚爱。
每年春节之前,我们家都为年夜饭忙得不可开交,去菜市场买回需要的蔬菜、生肉以及熟食,不知道是兴奋还是记忆突然变差了,总是会忘了一些必需的东西,然后又一遍一遍地跑菜市场或者超市。这个过程没有埋怨,心中反而洋溢着满满的惬意。
年夜饭又叫“合家欢”,在我家,历来都是父母极为重视的,它是我们家一年一度不可缺少的家庭宴会,也是我们当地最考究的一种民俗风情。丰盛的饭菜摆满一桌子,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是难以言喻的。此刻,一家人既能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能享受那份由此带来的欢乐气氛。
小时候,我对于年夜饭的记忆是温馨的,燃放鞭炮后的空气里有淡淡的硝烟味,村子里弥漫着家家户户鱼肉的香气,还有邻里亲朋间相互招呼的人情味。母亲从腊月下旬就开始准备了,父亲对我们这些孩子说:“今天是团圆的日子,你们的小馋嘴可以尽兴。”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年夜饭吃的是一份至爱亲情。
现在流行到饭店吃年夜饭了,今年我终于说服了固执的母亲,和家人到外面去吃这顿饭。其实,我想人们喜欢到饭店吃年夜饭,更多的是追求那种摆脱繁锁和轻松简单的感觉。
这时,吃些什么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关键的是全家老少能热热闹闹地相聚在一起。这一顿饭可以是较为丰盛的大餐,也可以简单到只用亲情煮饺子,甚至还可以是全家一起出游,到向往已久的旅游胜地过上一个新鲜别致的除夕之夜,但这种仪式的背后有种暖暖的亲情,让我们每个人深深陶醉。
倒贴“福”字的由来
□鲍海英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贴“福”字。可为何要倒贴“福”字呢?追根溯源,“福”字倒贴的说法有三种。
第一种说法是“躲避穷神”。相传姜子牙封神时,他老婆也要受封。姜太公说,你嫁到我家,害得我穷了一辈子,要封也只能封你个穷神!他老婆想了想说,穷也好,富也罢,只要是神就成。但是,人人都怕受穷,那你叫我到哪里去呢?姜太公说,穷和福是不相容的,“福”到(倒)的地方,你就不要去了!这话一传出,人们为了躲避穷神,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上倒写的“福”字,寓意是远离穷神,恭喜发财!
第二种说法是“将错就错”。在清代,有一年除夕,恭亲王的大管家让人把“福”字贴在大门上。谁知这个下人目不识丁,竟把“福”字贴倒了。恭亲王见了十分生气。幸亏大管家脑瓜儿灵活,转得快,他立马跪下回禀说:“奴才常听人说亲王福大寿高,如今‘福’真的到(倒)了,此乃吉祥之兆啊!”恭亲王听了转怒为喜,并重赏了大管家和下人。后来,人们纷纷效仿。
第三种说法是“平安消灾”。在明代,有一年除夕,朱元璋到一个小镇微服私访,看到一帮人正围着一幅绘有“一个赤脚女人抱个大西瓜”的漫画议论不休,误以为人们在讥讽他的马皇后(马皇后脚大长得丑)。回到宫里,他先差人对参与围观者,均在其家门上贴一正写的“福”字;而在没有参与围观的人,则在其家门上贴一倒写的“福”字,以示区别。第二天(正月初一),便派兵到贴有正写“福”字的人家去抓人,而贴有倒“福”字的人家平安无事。从此,每到农历除夕,人们便在门上贴一倒写的“福”字,讨个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