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
庞村镇位于伊滨区东部,在庞村镇的彭店寨村,其村名由来,源于古代著名的长寿之人彭祖。
相传彭祖姓篯名铿,尧时封地彭城,传说彭祖寿高880岁。
据乾隆年间的《洛阳县志》记载:“伊水南彭店寨西北,有一大冢,周一百六十四步,高一丈五尺,无碑,里人传是彭祖坟。”彭祖曾做过殷守藏史,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商都附近活动,死后葬在这里,坟冢周围形成的村落,就叫“彭店”。清朝末年,为防兵患,村民们围村筑寨,便渐称这里为“彭店寨”。
在彭店寨村,有关村名的由来还有另一种传说,彭祖早年在今彭店村处开店。彭祖灵慧超人,对有求于他的人,绝不做任何欺骗对方的事。人们大到求仕问财,小到丢失物品,经彭祖指点后,皆能得偿所愿,大家都奉彭祖为神明,方圆左近人皆围聚来往。因此,以彭店为名的村名非常多,先有东彭店、西彭店、彭店寨,后又有了新彭店。再后以村落划分,最终形成了彭店村、彭店寨村。
■人文自然
彭店寨村位于镇东北角约3公里处。土地2469亩,林地21.5亩,耕地2230亩,村庄占地218亩,全村468户1928人。村东有一条横贯南北的自然壕沟,耕地的最北端紧傍伊河。该村属暖温带气候。
■今日彭店寨
在彭店寨村,随处可以看到村民搭建的蘑菇棚。为了保温和遮挡光线,村民们用草帘将大棚盖得严严实实。
“这几年市场上蘑菇价格不错,特别是临近春节那段时间,蘑菇价格有所上涨,收购价已从每公斤8元涨至每公斤10元了。看来我们的收入又能增加了。”彭店寨村种植户周利军笑着说。
彭店寨村村党支部书记李现普介绍,近年来,村里不少农户依靠种植蘑菇致富。起初,蘑菇种植比较散,规模较小。为了提升村民种植的积极性,村里邀请省农业大学专家为村民传授种植经验。2005年,彭店寨村被农业部授予“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称号。
“为了帮助更多村民合理种植、销售蘑菇,2008年,村里又组织成立蘑菇种植合作社。”李现普说,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科学种植技术,利用本地的优质土壤墒情资源,进行科学技术指导,尤其是种植过程中气温不同变化要及时采取不同的调温等指导,使产量不断提高。
目前,村里蘑菇种植面积已有500亩,蘑菇年产量25万公斤。全村有70%以上的村民种植蘑菇,经济收入相当可观。以一户4口之家为例,在不雇用外人的情况下,一年仅种植蘑菇的收入可达8000元,全村种植户年收入合计约100万元。村里的蘑菇种植越来越上规模,村民们对于蘑菇种植技术的掌握也越来越娴熟,致富路也变得越来越宽。
目前,彭店寨村种植蘑菇的方式还是最传统的大棚栽培模式,相比时下一些新技术,有些费时费力。下一步,村里将考虑引进一些先进的栽培技术,帮助村民增产增收。
“蘑菇属于食用菌,食用菌产业早已成为中国继粮、棉、油、菜、果之后第六大种植产业,村里既然种植蘑菇能致富,当然可以考虑种植更多的食用菌品种。”李现普说,香菇、草菇、木耳等食用菌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种植方式与蘑菇种植有共通之处。未来,村里一方面要借助蘑菇种植合作社的指导、带动作用,聘请农业方面的专家为大家传授更多食用菌生产技术;另一方面,要由合作社牵头,寻找信誉可靠,实力强的企业,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统一收购,并将食用菌销往市区及周边各县(市)。
本报记者 王蕾 通讯员 苗君甫
相关链接
如何识别绿色食品
所谓绿色食品并非指颜色是绿色的食品,是对具有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它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
市民在购买绿色食品时要认清标志。绿色食品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为绿色正圆形。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
据相关专家介绍,有机食品要求最高,绿色食品次之,最后是无公害食品,这些产品都有相应的标志。同时,消费者应该注意有机食品时效期为1年,购买时要注意包装上是否明确标示生产者及验证单位的相关资料(名称、地址、电话等),可以依据这些资料到相关网站或有关部门查询。绿色食品的论证有效期为3年,3年后须再申请,经认证审核后方可继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