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2版:文 体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CBA季后赛对阵形势出炉
农民举办书法笔会贺新春
2012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出炉
卡斯特罗出版新书
西部赢得胜利 保罗荣膺MVP
健康的家庭观缺失是个问题
纳达尔夺复出后首冠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 年 2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家庭伦理剧扎堆荧屏
健康的家庭观缺失是个问题
    继谍战剧、穿越剧、宫斗剧各领风骚之后,一向不温不火的家庭伦理剧,近年来在荧屏上一路高歌猛进,呈现出井喷的态势,《天真遇到现实》《离婚前规则》《先结婚后恋爱》《小儿难养》……你方唱罢我登场,争相抢滩登陆。“荧屏上天天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看着有点烦。”很多观众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家庭伦理剧扎堆荧屏

    自电视剧《渴望》播出以来,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并以其天然的亲和力受到观众的喜爱,成为荧屏上的宠儿。这类电视剧往往把镜头对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化表达,激发观众对家庭伦理道德和社会焦点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家庭伦理剧越来越多,质量良莠不齐,遭到多方诟病。网友青青说:“现在很多电视剧中的家庭都很假,很不自然,艺术呈现倾向于夸张化、暴力化,只能图个热闹,看过之后什么也没有留下。”吉林长春20多岁的杨琳原本是家庭伦理剧的忠实观众,最近她却越来越不爱看了:“看完《离婚前规则》不想结婚了,看完《小儿难养》不想要孩子了,现在的家庭伦理剧越来越揪心了……以后还是少看点家庭伦理剧,不然会对人产生误导。”

    现在,往往一部剧火了,多部类似的电视剧就会紧随其后。有些家庭伦理剧为了搭上一波市场热潮,甚至不按艺术规律创作,生拼硬凑,夸大矛盾冲突,放大社会问题,故事情节设置模式化、人物形象脸谱化、人物关系畸形化、叙事冲突极端化。大多数家庭伦理剧乏善可陈,缺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度挖掘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仅仅对现实生活进行浮光掠影般的浅层扫描。

    普遍缺乏健康的婚恋观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马笑说,有的电视剧公然把婚姻和家庭看成葬送爱情的坟墓,这是很不好的趋势,甚至会改变人们的婚姻观及对家庭结构的看法。家庭伦理剧普遍缺乏正确健康的婚恋观和家庭观,这是大问题。

    表现普通人情感问题的价值失衡已经成为家庭伦理剧的痼疾。闪婚、隐婚、裸婚、离婚、复婚、再婚、丁克……在电视剧中,这些新鲜的概念不断融入并冲击着现代人的婚姻生活,冲击着家庭稳定性,造成夫妻情感淡薄、婚事变成战事。对于物质婚姻观的过度演绎、对于家庭危机的露骨表现、对于失败婚姻的夸大描绘,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人的婚恋观,造成道德指向和生活认知的偏差。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孔令顺坦言,当今社会的主流还是正常的家庭,而非畸形家庭,电视剧不能一味用不幸和差异化的表现形态去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

    同时,此问题的出现还涉及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区别,这就需要公众媒介素养的提高,要正确看待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关系。观众也要认识到,艺术作品不是生活的直接展现,而是有选择的甚至是推向极致的社会形态。

    艺术创作需要价值引领

    “中国家庭伦理剧只是就家庭说家庭,整个叙事离不开家庭琐事,缺乏对现实的批判和对重大问题的关注,逐渐走向了一种卑琐和平庸,这是目前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要害所在。鉴于此,中国电视剧有必要回归到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当中,深刻挖掘社会文化内涵,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的、大气厚重的电视剧。”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王黑特指出。

    在这个幸福感缺失的年代,家庭伦理剧不能只是隔靴搔痒式的生活体验,而应具有直面现实生活的勇气,深入开掘现实生活的广度和厚度,成为社会生活情感慰藉和道德伦理修复的良药,唤醒人们对家庭责任、社会良知和人情事理的传统记忆和正确思考。电视剧创作者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加关注人情人性,更多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纲常伦理的正面传播,并将创作触角伸向孝悌廉耻、厨艺药术、“温良恭俭让”等更广阔的领域,用真情打动观众,引领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中国电视剧的管理还应该走向一种法治化的发展道路,用法律等手段来制约影视剧中出现的这些不良现象,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从而促进电视剧创作的健康发展和产业格局的不断完善。”王黑特还提出了法治化的设想,希望纠正创作风气,传播社会生活正能量。

    (据《光明日报》2月18日第9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