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 莉莎 |
|
20世纪80年代的东花坛 |
|
缓解交通拥堵是拆除花坛的主要目的 |
|
现在的花坛全貌 | |
1
建筑,地名,东出入口
据《洛阳市志》记载,直径18米的东花坛位于启明东路、启明南路、启明西路和启明北路4条道路的交会处,是和西关花坛(现九龙鼎)同时在1963年兴建的圆形花坛。东花坛曾为洛阳地标性建筑,如今已成为地名,泛指启明东路、西路、南路、北路一带。一提起东花坛,洛阳人就能想到附近的正骨医院、清真特色餐饮街以及启明北路的立交桥等。
如果仅仅是一个普通路口中心花坛,还不足以让它有如此知名度,而洛阳市区东出入口的代名词才是它扬名的关键。在附近居住的王先生介绍,在2000年洛阳东出入口改扩建工程完成之前,汽车要想出市区向东,必须得跟东花坛打个照面,因为只有经过它才能驶入310国道。后来,市公交四公司也设立在花坛东南角,使其成为瀍河回族区的公共交通枢纽,9路、57路、76路、10路等多条线路公交在此发车。因此,东花坛不仅是市区东出入口,也被不少市民看成是市区的最东端。
东花坛的造型也非一成不变,1978年,花坛中央曾种植一株雪松,花坛内种有紫薇、贴梗海棠、迎春和花石榴,并种植有黄杨球和绿篱等季节性花木。20世纪90年代,东花坛内曾设置“牡丹飞天”不锈钢雕塑,后被拆除改造成如今的“飞碟”高杆路灯。目前,该花坛内主要种植侧柏等植物。
2 车辆增多,花坛渐成“挡路石”
18日,市绿化工程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用一上午时间将花坛中的侧柏清理完毕。在清理过程中,部分市民驻足旁观,有些人拿起相机拍照留念。
有50年历史的东花坛要被拆除了,而原因在于阻塞交通。
附近的居民、今年56岁的易先生回忆,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花坛路口并不繁忙,特别是七八十年代,每天仅通行公交车或大货车,谈不上拥堵。然而,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车辆越来越多,东花坛狭窄的路口设计已不能满足交通需求。
2000年,我市斥资1.8亿元启动东出入口改扩建工程,涉及路段西起中州东路与启明南路交叉口,东至洛界高速公路。该工程完工后,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车辆,缓解了东花坛交通阻塞的状况。然而,随着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多,如今东花坛交通拥堵重现。
18日10时,记者来到东花坛附近走访,发现虽然上班高峰期已过,花坛附近的车依然很多,公交车、货车、轿车一辆接一辆,围绕花坛走走停停。易先生说,在交通高峰期,汽车排起的长龙甚至会在启明北路延伸1公里开外。“不仅进出市区的大货车经常通过,来往的公交车也络绎不绝,再加上私家车越来越多,这里越来越堵。”易先生说。
本次改造工程负责人张涛介绍,东花坛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分流车辆和降低车速,但随着车辆越来越多,花坛的存在起了相反作用,成了名副其实的“挡路石”。
3 拆除花坛,迎来畅通东花坛
从去年起,一些市民通过网络为东花坛治堵出谋划策。洛阳网网友“车人”曾发帖:东花坛拥堵的原因主要是花坛转弯半径小,启明南路公交站公交车聚集。该网友建议,拆除花坛,拓宽启明北路、启明南路,并在启明南路公交始发站、启明西路始发站建设港湾式车站。
网友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被纳入今年交通拥堵道路改造计划当中。根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环岛路口的车道数宜为2条至3条,而目前的花坛半径已经不能满足交叉口交通量的要求,将予以拆除,并在路口设置信号灯,但对“飞碟”高杆路灯予以保留。
此外,花坛西南角拆除道牙面积228平方米,花坛以南、启明南路两侧的绿化带也将拆除,其中东侧绿化带拆除132米,西侧绿化带拆除170米。启明南路公交车站将改造成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借鉴海港停靠船只的模式,停靠站台以弧形向慢车道方向凹入。其优点为公交车可在不影响其他车辆直行的情况下进站停靠,减少公交车进出站对主路交通的影响。此外,该设计还可以缩短进站和出站的时间,提高了通行的效率。”张涛说。
该改造工程预计将在3月底完成。届时,一个崭新、畅通的东花坛将亮相迎接各方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