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2版:文 体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洋枪”与“土炮”
抗战历史 岂能笑谈
王菲张学友有望当导师
中国舞剧《丝路花雨》纽约上演
《厨子戏子痞子》3月29日上映
读 家
新书快讯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 年 3 月 1 日 星期    【打印】  
读 家
    1 管鲍之交

    内容简介 在中国财政史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类英雄——理财家、改革者,比如春秋时的管仲、战国时的商鞅、西汉时的桑弘羊……他们孤独而清醒地站在时代的前沿,思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国家财政陷入危机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锐意改革,一次又一次地使国家从困境中走出来。本书用通俗的语言,还原每一位理财家的本来面目,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理财家,被称为“千古第一相”“春秋第一相”。

    管仲先有一个好朋友,后有一个好领导。如果没有这个好朋友,他可能永远是一个落魄的小商人;如果没有一个好领导,即使当上了宰相,他仍将一事无成。

    他的好朋友叫鲍叔牙,他的好领导是齐国的国君、春秋首霸齐桓公。

    管仲是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父亲管庄曾在齐国做过大夫级别的高官,后来家道中落,沦为庶民。管仲自幼聪颖绝伦,可惜父亲死得早,他不得不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

    为了脱贫致富,他和鲍叔牙合伙经商。这也成就了“管鲍之交”的美好传说。

    管仲的名声不怎么好,因为他是一个逃兵,而且还爱占便宜。但这似乎对他影响不是很大,原因是被他占便宜的那个人很大度,理解他,心甘情愿地让他占便宜。这个人就是他的生意伙伴鲍叔牙。

    客观来讲,管仲这个人脸皮厚得让人匪夷所思。他和鲍叔牙合伙经商,赚钱分红的时候,拿走的部分常常比自己应该得的多得多。对于管仲的多拿多占,鲍叔牙微笑着说:“管仲家里穷,又有老母在堂,他需要钱,就让他多拿点儿吧!”

    两人曾贩运货物到南阳去卖,当地的一些地痞流氓经常欺负他们。管仲每次受到侮辱,总是忍气吞声。有人议论说:这个颍上人是个胆小鬼!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胆小鬼,而是好汉不吃眼前亏。

    管仲先到楚国为吏,后到晋国当差,接着又去陈国寻找就业机会,都因为身份低贱,连试用期都没有做满,就被国君炒了鱿鱼。鲍叔牙却不认为他没有才干,而是说他的机遇未到。

    管仲曾有过当兵打仗的经历。可他人在部队,心里却惦念着家里的老母无人照料,打仗的时候,两次逃跑,没有成功,第三次装死,躲在死人堆里才跑了出来。鲍叔牙却向人解释说:管仲并不是怕死,而是因为家里有老母在堂,万一有个闪失,老母亲靠谁奉养呢?

    鲍叔牙之所以能够理解管仲,根本原因在于他了解管仲。在他看来,管仲的那些龌龊事,都只是表面现象,管仲既不贪财,也不怕死,更不是无能,只是时机未到,一旦有了机遇,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正因为鲍叔牙始终不渝地理解管仲、相信管仲,所以,管仲才由衷地发出“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感慨。

    所以说,“管鲍之交”的故事,说的不是管仲有多厉害、多伟大,而是鲍叔牙能包容、有眼光。

    39

    我知道历来有很多人不同意,认为苏东坡只是以响亮的文学之名“兼占”了书法之名。明代的董其昌甚至嘲笑苏东坡连用墨都秾丽得像是“墨猪”。但是,我还是高度评价《寒食帖》,因为它表现了一种倔犟中的丰腴、大气中的天真。笔墨随着心绪而偏正自如、错落有致,看得出,这是在一种十分随意的状态下快速完成的。正因为随意而快速,我们也就真实地看到了一种小手卷中的大笔墨、大人格。因此,说它“天下行书第三”,我也不反对。

    然而,我不认为苏东坡在书法上建立了一种完整的“苏体”。《寒食帖》中的笔触、结构,全是才气流泻所致,如果一个字一个字地分拆开来,会因气失而形单。所以,苏字离气不立。历来学苏字之人,如不得气,鲜有成就。其实,即使苏东坡自己,他的《治平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与谢民师论文帖》,也都显得比较一般。

    这就是文化大才与专业书家的区别了。专业书家不管何时何地,笔下比较均衡,起落不大;而文化大家则凭才气驰骋,高低险夷,任由天机。

    黄庭坚也就是黄山谷,曾被人称“苏门学士”之一,算是苏东坡的学生了。有人把他列为宋代第一书法家,例如康有为就说:“宋人书以山谷为最,变化无端,深得《兰亭序》三昧。至其神韵绝俗,出于《鹤铭》而加新理。”

    这里就可以看出康有为常犯的毛病了。评黄庭坚为宋书之最,不失为一种见解,但说他的字“变化无端”“神韵绝俗”,显然夸张。

    黄庭坚认为《兰亭序》有“宽绰有余之风韵”,所以自己的字也从“宽绰”上发展,一般以欹侧取势,长笔四展,撇捺拖出。这种风格,可以赞之为“恣逸舒展”,却未免锋芒坦露,笔画见俗,又雷同过多。因此,康有为说他“变化无端”,我却认为他“变化太少”;康有为说他“神韵绝俗”,我却认为他“拖笔见俗”。他的这种写法本也可以,但与《兰亭序》三昧,颇有距离。

    他的行书,较有代表性的是《松风阁诗卷》。相比之下,他的草书《李白忆旧游诗卷》和《诸上座帖》更好一些,因为有了较大变化,不再像行书那样拖手拖脚。但是,他的草书与唐代的张旭、怀素还是远不能比。原因是中气不足,通篇笔墨并非自然贯注,而有刻意铺排的表演感。酒神不见了,只见调酒师。

    他自称草书得气于怀素的《自叙帖》。有一次他在几个朋友前执笔挥毫,受到称赞,但其中一位朋友客气地批评说:“你如果能够真的见到怀素的《自叙帖》真迹,一定更有所得。”黄庭坚一听心里不痛快,但后来果然见到了《自叙帖》,“纵观不已,顿觉超异”,才知道当初那位朋友的批评是有道理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