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
陈泽炎,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原副会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1年参与组织机械工业扩大服务领域展览会,1989年开始组织首届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先后组织100多个来华展和出国展项目;组织中韩机械工业合作论坛、中国土耳其经济合作研讨会等会议项目。2000年以来,着重研究会展经济,曾被媒体评为年度“中国会展业十大理论人物”。 | |
核心提示
3月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促进会展业发展的相关文件。2日至3日,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组织举行我市会展业发展研讨会,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泽炎教授出席研讨会,并作了题为《中国会展业形势分析与会展城市发展探讨》的专题报告。
对于洛阳会展业来说,当前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如何迎头赶上,带动洛阳服务业转型升级?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陈泽炎教授,请他为洛阳会展业发展出谋划策。
洛阳发展会展业正当时
问:2002年,国家统计局在其公布的国民经济统计代码中,第一次给予“会议展览服务业”一个行业代码。从此,会展业在我国国民经济913个小行业中有了“一席之地”。那么,我国会展业发展到现阶段,行业的基本情况如何?
陈泽炎(以下简称“陈”):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体经济取得较大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会展业也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正从会展大国向会展强国迈进。这种飞跃,集中体现在展览馆增加面积上。我们曾统计过,2006年至2011年,世界展览馆增加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国家共有13个,其中我国新增面积约160万平方米,名列世界第一。
另据有关统计数据,2011年,全国共举办各类展览6830场,同比增长9.2%;展出面积为81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5%;直接产值为3016亿元,同比增长17.7%。
问:在全国会展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洛阳会展业又处于什么位置呢?
陈:从2011年全国会议业统计数据来看,当年全国共承办各种大型综合会议1590多场,洛阳仅有4场,在被统计的98个城市中排名较为靠后。
由此可见,洛阳会展业的名气还不够大,至今尚未形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展会品牌,目前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我得知,洛阳会展中心近期已经建成,日前洛阳市又出台了关于促进会展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做大做强做优会展业。随着高标准硬件设施的投用,洛阳市会展业发展的空间将更大,可以说发展会展业正当时。
问:对于刚刚起步的洛阳会展业来说,您能否给出一些具体建议?
陈:对于洛阳这类会展业刚刚起步的城市来说,发展会展业,首先要摸清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调研和规划入手进行洛阳会展业布局设计;其次,就是要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去吸引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展会品牌参与进来,培育本土品牌;最后,就是要自觉运用“大会展”理念,围绕牡丹文化节这一成熟的节会品牌作为“母本”,着力发展“大会展”,拉长会展产业链条,从而带动整个城市服务业的提升。
会展业拉动城市经济的比例为1∶9
问: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种重要载体,当前,洛阳发展会展业需要挖掘哪些潜力?如何带动整个城市营销水平的提升?
陈:前面讲到洛阳会展业刚刚起步,但这个问题也必须辩证看待,虽然目前名气不是很大,但也正因为名气不大,从而意味着潜力较大。
洛阳发展会展业的最大优势,在于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但作为新兴行业,发展会展业需要专业人才来组织实施,也需要培养一大批会展企业形成会展业主体群,尤其要发挥龙头会展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渐把会展业的发展氛围营造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变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为会展经济优势,最终实现洛阳会展业的跨越发展、后来居上。
问: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如何通过会展来赢得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陈:会展业又被称为城市的名片,属于综合效益高的“绿色产业”。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势必带动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同时市民无疑也能成为受益者。
会展业拉动城市经济的比例为1∶9,“1”即会展活动组织者的直接收益,“9”即会展为其他服务领域带来的收益。现在全国每年要举办约5400个展览会,如果没有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支撑是不可能做到的。一次大型的展会活动,除了直接对经济的推动、促进以及搭建信息平台外,展会对其他服务业,比如交通、食宿、通信等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拉动作用。
此外,会展业能给市民带来更多最新的信息资源和产品资源。目前很多会展都是直接对老百姓开放的,如商品展销会以及新兴的婚庆、旅游、教育和金融展览会等,它们都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这种类型的展览会,融汇了各种最新的产品和信息资源,成为群众了解市场、了解产品、了解项目的良好渠道,因此市民能直接从中受益。
运用“大会展”理念,把牡丹文化节打造成综合性会展品牌
问:洛阳的牡丹文化节已经走过了30年,是否也可以借鉴您提到的“大会展”运作理念,实现牡丹文化节品牌效益的最大化?
陈:目前,很多城市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城市文化禀赋,举办各类有特色的展览会,使不少展会都办出了名气和影响力。洛阳的牡丹文化节其实也是一种会展业的表现形态,下一步可以按照“大会展”的运作理念,把牡丹文化节打造成为综合性的会展品牌。可以通过与一些休闲产业、商贸交流、行业论坛、城市营销等结合,推动牡丹文化节逐步向综合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问:那么,在会展业市场化过程中,政府应该如何发挥自身行政资源优势?
陈:当前,从主办方的分类来看,政府主办的会展占20%至25%,协会主办的大约占50%,其他主办方包括国内展览公司、外国展览公司及一些媒体等。下一步,政府举办的展会项目也应该进行市场化转型,可以将大量展会工作进行服务外包,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最终政府来购买服务。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在会展期间提供良好的安全保卫、交通管理、城市氛围营造等服务,把会展作为“城市营销”的重要途径。
问:目前不少媒体都参与会展业,您认为媒体参与会展业有哪些优势?
陈:媒体与会展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媒体参与会展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渠道、宣传等独有优势。目前,媒体参与会展业正成为一种潮流。比如,在美国排名前十位的会展企业中,大多与媒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独有偶,这种情况在国内也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比如,《经济日报》《长沙晚报》和湖南广电等媒体集团,都会定期举办一些会展。尤其在二、三线城市,媒体可以对会展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报记者 李东慧 姜春晖/文 陈占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