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路在脚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重大项目建设:亟待破解“症结”提质增速
掷地有声
“症结”岂能无解
河洛回音
大同:以城建城 以城养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3 年 3 月 6 日 星期    【打印】  
【本期话题:重大文化旅游项目,让“示范工程”真正树起标杆】
【一线报告】YIXIAN BAOGAO
重大项目建设:亟待破解“症结”提质增速
明堂、天堂交相辉映 记者 鲁博 摄
    核心提示

    今年是我市启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第三个年头,也是名城建设重点项目全面启动、重点突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

    作为“龙头”,重大项目推进情况直接决定着名城建设的速度和命运。目前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进展情况如何?项目推进中仍存在哪些难题?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如何才能实现更大突破?

    厚重文化难“消费”,项目建设应时而出

    司马迁曾言:“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洛阳曾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之源、文化圣地。然而,虽历尽千年繁华,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却大多深埋地下或“藏身”书本之中;人们对洛阳的认识,也多存于“牡丹”“龙门石窟”等支离破碎的印象之中。

    残酷的现实,也是催人奋进的良药。为复兴千年帝都,2011年3月,我市正式启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攻坚战,并在随后的实践中逐渐明确了名城建设的“八字方针”——国际一流、洛阳特色。所谓“国际一流”,就是按照“品牌国际化、设施国际化、环境国际化、营销国际化、服务国际化”的要求,打造景区和产品,完善设施与功能,提升环境与质量;所谓“洛阳特色”,就是要充分挖掘洛阳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充分展示河洛文化、帝都文化和牡丹文化,建设具有洛阳特色的“文化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宜居城市”。

    市名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让厚重的历史文化从书本中“走”出来,把历史名人“请”回来,让古都“活”起来,去年以来,我市已精心策划了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等10大重点示范带动项目;今年,我市又将重点示范带动项目增至17个,并与县(市)区的40个督查项目结合起来,将重点考核项目增至57个。

    三大“症结”掣肘,重点项目成效有限

    如今,这些项目进展如何?

    在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我们看到龙门国家湿地公园一期、东北服务区及停车场、擂鼓台遗址展示中心、龙门石窟讲解中心等10项工程正加紧实施,计划于今年牡丹文化节前全部完工并对外开放。

    和龙门园区一样,去年10月,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堂项目主体工程封顶后,第一、二、九层的内部装修随即展开。目前,这三层内部的吊顶、墙面基础钢架安装已全部结束,楼体景观亮化系统也已初步完工,牡丹文化节前部分楼层将对外开放。

    然而,与正在紧锣密鼓推进的龙门石窟、天堂等项目相比,同样被列为我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重点项目的丝绸之路文化展示、关圣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却仍然停留在“规划”阶段,没有太多实质性进展。

    为何名城建设已启动两年,仍有不少当初确定的重点项目在规划等前期阶段“徘徊”?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部分名城项目推进缓慢的“症结”大致可归结为三大类。

    一是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开阔,部分项目无法体现“文化为魂”。

    文化名城建设,重在挖掘文化。然而,我市部分重点项目对文化产业建设规律、定位仍没有吃透、吃准,如涧西工业文化遗产街区等,过于强调项目的公益性,把解决项目资金、文物保护、征迁等瓶颈问题,寄希望于突破上级政策、突破上位规划、得到上级资金支持,造成规划论证周期过长。

    二是市场机制不活,招商成果不大,部分项目始终未能“落地生根”。

    文化旅游项目属于投资大、收益慢的产业,推进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问题。从近两年推进情况来看,我市一些名城项目单位忽视了文化项目的特殊性,按过去搞工业项目的思维模式抓名城建设,不善于用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谋划项目,过于强调投资主体的地产利益平衡,在“先予后取、着眼长远”等方面思想保守、办法不多,造成在投资主体选择上定位不准,招商手段不灵活,招商成功率不高,延误了项目开工启动时间。

    三是管理体系不顺,无法形成共鸣,致使难以下好“一盘棋”。

    去年我市个别项目的领导班子对项目重视不够,管理体系没有理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推进。比如,瀍河回族区丝绸之路展示项目由于种种原因,项目前期工作全部放弃,新的项目规划一直跟不上来,致使项目迟迟没有进展。

    围绕“四大板块”,力求提质增速

    由于国际化的视野没有真正打开,体制机制的活力没有全面释放,创新的因子没有彻底激活,我们总是缺乏最关键环节的突破。

    如何迈出那关键一步?市名城办负责人表示,今年重点项目要通过提质增速,更加给力名城建设。

    更善于破解难题。今年隋唐洛阳城宫城区、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白马寺佛教园区等重大项目都将驶入“快车道”,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将初具形象。

    更善于挖掘资源。整合遗址保护、水利建设等政策性资金,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盘活项目自身资源,吸引社会资金进入。这方面的成功案例身边就有不少:去年,市文物局利用大遗址保护资金,启动汉魏故城项目,项目进展顺利,为后期开发整个汉魏故城奠定了基础;市水务局利用河道治理资金,撬动洛浦公园水上提升项目,效果显著。

    更善于拓展市场。去年,夜游龙门的火爆景象,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文化资源变产品,不仅要“自己有啥就卖啥”,而且要“游客需要啥就卖啥”。一切“围着市场转”,一切“围着需求转”,文化旅游才能华丽转身。

    具体来说,就是要紧紧围绕帝都板块、花都板块、河洛板块、山水板块“四大板块”,强力推进57个重点考核项目,尽快使这些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从案头走向工地。

    关于帝都板块。今年我市将着力推进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汉魏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确保重大项目出形象、成规模。

    关于花都板块。今年我市将高标准打造伊滨区万亩牡丹产业园,并在先期开工建设金水河水库扩容改造工程基础上,力争在年底前开工建设洛都皇苑项目。

    关于河洛板块。今年我市将以龙门园区和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为重点,带动上清宫道教文化旅游园区、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灵山寺旅游文化园等项目建设。其中,白马寺万佛殿项目力争7月开建;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示范板块6月底前开工。

    关于山水板块。今年我市将着力推进“两园两山一谷”项目建设。其中,洛浦公园民俗文化片区、上阳宫遗址公园等力争上半年开工;水上提升项目中的茶苑、牡丹书画院等力争11月主体竣工。

    思路决定出路,效率影响效益。

    重大项目建设,重在提质,重在增速。

    本报记者 李东慧 姜春晖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