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聚 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弘扬雷锋精神 传递社会正能量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3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弘扬雷锋精神 传递社会正能量
    编者按

    3月5日,邓州“编外雷锋团”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我市举行,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讲述了“编外雷锋团”成员立足本职工作、传承雷锋精神的感人故事。本报今日对报告内容进行摘登,弘扬雷锋精神,传递爱与善的社会正能量。敬请关注。

    让学雷锋的队伍浩浩荡荡

    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辑 陶 克

    53年前,在辽宁省抚顺市郊的一片杨树林里,沈阳军区工程兵十团3000多名官兵,在这里倾听一位小个子战士的报告。这位战士从心里发出了“要一个心眼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党”的呼声,表达了人“活着就是要让别人过得更美好”的高尚情怀……

    小个子战士的演讲,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名官兵。台下响起了充满激情的口号:“向雷锋同志学习!”在呐喊的人群中,有560名邓州籍官兵。

    50多年过去了,当年聆听报告的官兵早已各奔东西,大都年逾古稀,有的已经故去。当年的工程兵十团,人们习惯地称之为“雷锋生前所在团”。和雷锋并肩战斗过的官兵,被人们称为“雷锋战友”。唯独邓州的这560名“雷锋战友”,有了一个独特的组织:邓州“编外雷锋团”。

    20世纪90年代初,解放军画报记者陈德通到邓州采访,听说这里有一批雷锋的战友,一直以来在家乡默默无闻地弘扬雷锋精神,他当即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去采访,并拍下了一组照片。这些雷锋的战友,有当过团长、团政委的,有当过营长、教导员的,有的是班级骨干,可称之为“编外雷锋团”。

    后来,雷锋的战友们创新学雷锋的组织形式,把一个口头流传的美称,正式组建注册成了一个学雷锋的群众性公益组织。这个组织以雷锋的老战友为骨干,广泛吸收退伍军人和各条战线上的爱心人士,从最初的560人迅速发展到遍布城乡各个行业的13个营4500多人。“编外雷锋团”已成为邓州新时期的一张亮丽名片、一块金字招牌。

    邓州“编外雷锋团”为什么有如此魅力?梳理多年的追踪采访经历,我有三点感想。感想之一,雷锋的战友们复员转业回到邓州家乡后,有不少人曾担任过部门的领导,他们不仅带头弘扬雷锋精神,而且还把雷锋精神同行业管理、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既有领导率先践行的示范效应,又有政策机制的规范效应,使人们觉得雷锋精神可信、可学、可用。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可以放大雷锋精神的影响力。感想之二,学雷锋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要多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行善事、给实惠。感想之三,人民群众是弘扬雷锋精神的生力军,党委、政府是引领这支队伍的强大推手。只要加强党对学雷锋活动的领导,保护和鼓励善待人的积极性,雷锋就永远不会走,而是在中华大地越来越多。

    让我们追随雷锋吧,学雷锋的队伍将浩浩荡荡;让我们共同学雷锋吧,我们的生活会更快乐!

    像雷锋那样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邓州“编外雷锋团”团长 宋清梅

    我叫宋清梅,今年72岁,曾任雷锋生前所在团第九任团长,现在是邓州“编外雷锋团”团长。

    邓州“编外雷锋团”缘于雷锋,发展于全民学雷锋的大背景下。“编外雷锋团”先后被中宣部、总政治部表彰为“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被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党支部”称号。

    我有一个十分珍贵的笔记本,被收藏在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上面有我当年与雷锋一起参加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员代表大会时,雷锋同志亲笔题写的赠言:“亲爱的宋清梅同志,送你几句话: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50多年来,我们坚持用雷锋精神激励大家,把奉献当追求,把贡献当享受。

    “编外雷锋团”成员、邓州市城郊乡烟站站长高林富,一直把自己的工作岗位当作传播雷锋精神的阵地。有一年夏天,大片烟田发生花叶病,他带领全站职工冒着酷暑,帮群众给烟叶打药治病,累得晕倒在地里,经抢救才挽回了生命。有人说他傻,高林富却呵呵一笑说:“雷锋是革命的‘傻子’,我比雷锋差得远呢。”退休后,他买了一辆三轮车,上面写着“编外雷锋团服务车”,免费接送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前年年初,他临终前还问大家:“我像不像雷锋?”大家说:“你是当之无愧的‘活雷锋’!”听了这话,他带着欣慰的笑容闭上了眼睛。

    邓州市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陈远友,当年与雷锋是好战友,雷锋牺牲时,他亲手为雷锋整理过遗容。多年来,他风雨无阻为群众送医送药,义诊l万多人次。有位叫刘殿信的老人给“编外雷锋团”写信反映他的事迹:“我们全家三口人,两个是老病号,10多年来,陈医生总是随叫随到,可他连我们一顿饭也没吃过,实在让人敬佩啊!我要学习陈医生,加入学雷锋的行列。”

    如今,我们同雷锋一年入伍的560名战友中,已经有200多人带着奉献的人生收获离开了我们。在怀念他们的同时,我们倍感“编外雷锋团”这个集体责任重大。这个责任,就是要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代代发扬。我们将更加珍惜“雷锋战友”这个光荣的称呼,像雷锋那样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与“编外雷锋团”一路同行

    邓州市人武部政委 石书杰

    我叫石书杰,现任邓州市人武部政委,是“编外雷锋团”第七任名誉政委。

    1990年3月,人武部在组织民兵点验时发现,邓州有一批从“雷锋团”回来的复转军人,以“雷锋战友”为荣,自发开展学雷锋活动,在群众中小有名气。部党委专门组织人员,收集整理他们的先进事迹,吸收他们为人武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人武部还为他们腾出办公场所,建立“雷锋战友事迹展览室”。

    在邓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人武部将这支自发、分散的学雷锋力量,参照部队编制成立“编外雷锋团”,于2002年将其注册为社会团体。从此,560名“雷锋战友”有组织地开展学雷锋活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怀着对雷锋精神的信仰,对雷锋战友的崇敬,人武部与“编外雷锋团”始终心心相印、共同前进。

    为推动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邓州市出台《关于开展向“编外雷锋团”学习活动的决定》,并先后4次组织“编外雷锋团”与沈阳军区“雷锋团”互访,签订了“北建‘雷锋团’,南创‘雷锋城’”共建协议;编撰出版了《他们从雷锋身边走来》故事集,制作了《踏着雷锋的足迹》电视纪录片;协调全国学雷锋委员会和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在邓州召开了全国第九届学雷锋经验交流会;组织“编外雷锋团”成员作事迹报告1000余场。现在,“编外雷锋团”的先进事迹已走出邓州,走出河南,走向全国。

    为使“编外雷锋团”这张“道德名片”更加闪亮,始终保持正确的建设方向,我们指导“编外雷锋团”规范新成员入团标准、严把关口。南阳市宛城区退伍战士顾春乾见义勇为被歹徒刺伤,我们与“编外雷锋团”领导到医院看望时,他说早就想加入“编外雷锋团”。后经研究,“编外雷锋团”吸收他为新成员并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从2003年开始,经报上级批准和协调沈阳军区,我们每隔两年从邓州征集一批素质较高的青年去“雷锋团”当兵,关注他们的成长进步,退役后吸收优秀分子为“编外雷锋团”骨干,使“编外雷锋团”后继有人、永葆青春。

    邓州大地上的一朵精神奇葩

    邓州市委宣传部 马珊珊

    邓州历届市委、市政府精心培育“编外雷锋团”这一先进群体,经济上倾力扶持,舆论上大力宣传,荣誉上全力褒奖,把“学习编外雷锋团、创建中国雷锋城”作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常抓不懈,做大做强邓州“雷锋城”文化品牌。

    2002年3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征求意见稿,提出为更好地发挥“编外雷锋团”的作用,准备将新建办公大楼的1000多万元用于“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建设。

    有的同志说:“学雷锋没有错,但花这么多钱,还不如投资搞几个项目!”在全市学雷锋活动动员大会上,市领导坚定地表示:“雷锋精神就是邓州的基因,我们可以少建一些高楼大厦,但一个城市决不能没有灵魂!”

    2003年2月,展览馆如期竣工,“编外雷锋团”建设迈上了新台阶。2006年12月,邓州市被授予“中国第一雷锋城”荣誉称号。

    为巩固和扩大“雷锋城”创建成果,2012年,市委、市政府又投入4000余万元,运用现代科技对展览馆重新布展,又高标准地建成了雷锋广场、雷锋林;城区街道命名一条雷锋路,交通干道设置雷锋塑像、学雷锋标志牌、学雷锋示范岗、学雷锋服务窗口等200多个,从环境上彰显“雷锋城”特色,高品位提升“雷锋城”形象。

    邓州特有的红色文化,吸引了全国各地90多万人前来参观学习。同时,邓州市大力开展学雷锋道德实践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现今,全市已涌现出学雷锋先进集体300多个、先进个人3万多名、学雷锋小分队2600多个、见义勇为先进分子4000多名。

    邓州市将力争通过常态化、机制化的学雷锋活动,把雷锋精神内化为人们的精神坐标、道德尺度和价值追求,激发175万干群干事创业的热情,努力把邓州建设得更加美好!

    传好雷锋精神的接力棒

    邓州市花洲办事处三里阁居委会  杜 恒

    我叫杜恒,2007年年底从“雷锋团”退伍,现在是邓州市花洲办事处三里阁居委会办事员。

    上中学时,我听了一场终生难忘的报告会,作报告的是邓州“编外雷锋团”的几位老人。他们深情地回忆了和雷锋一起学习成长的往事,讲述了560名邓州籍“雷锋战友”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从那时起,当一名像雷锋那样的解放军战士,成为我最大的梦想。

    2002年年底,我如愿成为雷锋生前所在团的一名新兵。入伍第一天,团里组织我们240名新兵到雷锋纪念馆参观并在雷锋塑像前庄严宣誓。当兵几年,我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004年4月,我主动申请参加了全军第一批赴利比里亚维和行动,后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5年军旅生涯,使我对雷锋精神的认识更深刻,学雷锋的信念更加坚定。

    退伍到居委会后,我主要负责民政和计生等工作。但我觉得,这些事关乎着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全心全意,倾注真情。

    2011年10月,邓州市开始办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有关手续,要求居委会在一周之内必须完成。我们居委会有7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是全市人数最多的。接到任务后,我和同事们马上行动起来,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第四天晚上,我们在核对数据时发现,辖区内王大爷的手续还没有办。一打听才知道,前几天他腿部摔伤起不了床,老伴王奶奶患白内障几近失明,也来不了。我就连夜跑到王大爷家收集有关信息。第二天一大早,我又借了一辆三轮车拉着老两口来居委会采集指纹,办完手续又把他们安全护送回家。居委会的老人称赞说:“看这办事员,服务多热情,真不愧咱身边的活雷锋啊!”

    去年4月,我参加了军地共同组织的“编外雷锋团”建设座谈会。姚德奇老政委的这番话让我深受震动:“我们这一批雷锋老战友现在都70多岁了,一定要抓紧培养接班人啊。”经过认真考虑,我郑重地向人武部和“编外雷锋团”领导建议,以“雷锋团”复退战友为主体,以入过党、当过班长的同志为骨干,成立一个“雷锋营”,有意识地培养锻炼接班人。团里审定后,同意了我的建议并把这个营正式命名为“薪火营”。目前,在我的联络下,“薪火营”已吸收了70多名“雷锋团”复员战士,成为“编外雷锋团”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做播撒爱心的平凡使者

    邓州“编外雷锋团”电力营 庄 军

    我叫庄军,是邓州市电业局的一名普通员工,“编外雷锋团”电力营“三八”雷锋班成员。

    义务扶贫济困,传递奉献爱心,是我们“三八”雷锋班的服务宗旨。邓州城区有一位孤寡老人叫王子勤,在我们姐妹的悉心照料下,老人活了103岁,成为远近闻名的百岁老寿星。

    与老人结识是在2001年冬,雷锋班班长门金梅到南阁路王大娘家收电费。在交谈中门金梅得知,王大娘的老伴去世20多年,又无子女,平日靠政府补贴和邻里接济艰难生活。听到这些,门金梅的眼睛湿润了。她帮老人整理完卫生后,又叫来了姐妹们为老人更换了电线,安装了电灯。看到整洁明亮的房间,老人感动地说:“这可像个家了。”从此,为老人梳头洗澡、做饭洗衣成为我们姐妹的家常事。每逢她的生日,我们都买上新衣服,把老人打扮一番,摆上蛋糕,和老人一块吹生日蜡烛,老人满是皱纹的脸笑开了花。老人院子里养了几只鸡,下的蛋她都攒起来舍不得吃。有一次,我们在看完她回家的路上,听到自行车篓里有咔嚓的响声,仔细一瞅,原来是老人悄悄放在车篓里的鸡蛋破了。鸡蛋虽然破了,但我们和老人的心贴得更近了。

    多年来,我们帮扶过的孤寡、伤残老人有100多位,还先后抚养了4名孤儿,捐助了19名贫困留守学生,成为光荣的“代理妈妈” 。我们在用电力照亮人间的同时,还用爱心传递温情。

    为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我们精心设计了一面“班旗”:两只手紧握一根接力棒,中间镶着一颗红心。接力棒代表我们学雷锋永不言弃、永不放弃,双手和红心代表雷锋班和帮扶对象手拉手、心连心。这也是我们“三八”雷锋班的庄严承诺和永恒追求。

    青春的脚步踏着雷锋足迹前行

    邓州“编外雷锋团”大学生营 胡苏原

    在南阳理工学院,活跃着一个由90后大学生组成的“雷锋营”。我是这个营文法学院“雷锋连”的指导员,叫胡苏原。

    南阳理工学院大学生雷锋营,成立于2004年4月。当时只有两个连49名成员,如今已壮大到15个连1300多人。尽管成员换了一拨又一拨,但“立足校园、服务同学、奉献社会”的宗旨始终薪火相传。大学生雷锋营已成为校园里一道极具魅力的独特风景线,成为莘莘学子向往的精神家园。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举国同悲。我们大学生雷锋营迅速发起援助灾区大学生活动,在组织募捐的同时,发起网络爱心传递活动。我校来自28个省市的同学代表,身着白色短袖,肃立广场,为逝者默哀,齐唱歌曲《明天会更好》并把活动视频和祝福话语通过QQ传递到灾区的4所大学。千里之外的爱心快递化为强大的正能量,这一创意被省教育部门评为高校“优秀公益活动”。

    在同学们中间,传颂着一个“雷锋”帮“雷锋”的故事。高位截瘫患者雷德聚,多年来通过媒体呼吁,救助了40多位残疾人,被誉为“南阳保尔”。他一心想建个爱心网站,但费用和技术却让他犯了愁。大学生雷锋营爱心连连长龙再勇得知后,和软件学院3名营员无偿帮他建成了“南阳慈善公益网”,共同发起“10元钱计划”活动,号召网友“少吸一盒烟,少买点化妆品,拿出10元钱,救助困难人”,先后募集到20多万元,救助70多人。雷德聚浑身关节僵死,洗澡不方便,唯一的年幼女儿也帮不上忙,龙再勇连续4年每周都去探望,帮他洗澡。邻居感慨万分:长年这样坚持真不容易,这份情谊胜过亲兄弟啊!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大学生雷锋营成员们毕业后成为天南海北的“播火者”,继续坚守和传承雷锋精神,有600多人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和“优秀志愿者”。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