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皮曙初)“可以在淘宝网上买一件针织衫。”“过年回家从城里到乡下的车票钱刚好够。”“下馆子一荤一素简单两个菜。”“一包中档烟,或者一瓶低档酒。”……
55元,可以做些啥?记者做了一个随机采访,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55元用于生活,解决的问题的确有限,不足一袋米,不满一壶油,猪肉可以买3斤,三口之家两天的菜钱。
而对城镇居民和农村老人来说,55元就是他们一个月的基础养老金,让他们体会到“做老人的尊严”。两会前记者在地方采访,一些城乡居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湖北黄石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说:“有了这个钱,老两口的米、油、盐基本上解决了,省得向儿女伸手要钱了。”
一些群众也提出了自己的心愿: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养儿防老变成了社会养老,享受到了和城镇职工一样的待遇,但是保障的水平低、标准低,与城镇职工又有很大的差距。他们希望,提高城乡居民养老待遇的呼声能够上两会。
来自革命老区的全国人大代表、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就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根据国家财力和实际参保情况,与经济发展同步,适当提高中央转移支付补贴,同时增加地方财政的投入,这样不仅能提高城乡居民保障水平,也有利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接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09年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年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2年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参保总人数达4亿多,有1亿多老年人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这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大意义。”刘雪荣说,“但是,从目前情况看,随着物价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人每月55元这个保障水平明显偏低。”
他说,虽然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但多数地方,特别是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革命老区,地方财政不足,亟须加大中央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力度。
刘雪荣建议,尽快研究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让广大城乡居民这一相对弱势的社会群体,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