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少成名到雅典冲金失利,从北京霸气登顶到伦敦成功卫冕,羽毛球名将林丹的职业生涯充满了传奇。
“超级丹”有过对冠军的志在必得,有过摘下奥运首金后的痛哭流涕,也有过伦敦奥运会之前的淡如止水。如今,他在2013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颁奖典礼上重申,竞技体育的成功并非只有金牌。
林丹一步步走到今天,其经历在大多数中国运动员中可谓“典型”。他体育观的改变,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轨迹的变迁。
2002年林丹就已经声名鹊起,并且迅速跃升至世界排名第一。2004年雅典奥运会,血气方刚的林丹却在首战早早出局。但“林一轮”的嘲笑与谩骂没有将他击倒,林丹终于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了梦寐以求的金牌。
伦敦奥运周期,与不断增加的金牌数量成正比,林丹的内心所想也上升到了新的层面。他认为拿金牌本没有错,但若不能把自己从事的项目推向国际舞台中央,即使拿再多金牌、获得再多荣誉也会显得苍白。在去年的劳伦斯颁奖礼上,与焦科维奇、梅西等上榜运动员相比,林丹的名气还是相形见绌。
2013年劳伦斯颁奖礼,虽然没被提名,为了推广羽毛球运动,林丹还是再度出席。他希望更多的中国运动员能够“走出去”,也希望将来体育的目的不只是争第一、争金牌,而是告诉人们不要轻言放弃。
从5岁开始接触羽毛球,到20岁一举成为“超级丹”,再到如今成为羽坛历史上最伟大的选手之一,林丹的体育观发生了蜕变。而回首近30年,特别是在奥运舞台上,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也有着类似的轨迹。
中国人从渴望奥运金牌,到洛杉矶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再到北京奥运会位居金牌榜首位,并且在伦敦创造了赴境外参加奥运会的最好成绩,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然而与林丹在北京奥运会后发现羽毛球在世界并没有那么风靡一样,当中国体育在奥运会上证明自己能力、在亚运会上连续八次位列奖牌榜第一时,中国竞技体育也进入了新的时期。
在新的时期,传统项目如乒羽、跳水狂揽金牌的同时,中国在足球、篮球、排球以及职业化程度很高的F1、网球等项目上的成绩并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如何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如何更好地做好体教结合,这些都被更多地提及。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曾引用“木桶理论”来评价当今的中国竞技体育:“要加长最短的木片确实有许多困难,这一困难甚至超过当年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但我们绝不能望而却步,满足现状回避问题。”
(据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