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郑州3月13日专电 (记者 桂娟)经过两年努力,考古人员全程掌握了隋唐大运河郑州境内运河河道的走向,发现了面积达5平方公里的“水櫃”等多处与运河有关的遗迹、遗物,为大运河申遗提供了丰富实物证据。
河南境内分布的大运河遗产主要是大运河通济渠北段和永济渠南段,大运河故道郑州段是通济渠的重要一段,它西起洛阳市,沿洛河自偃师与郑州市巩义交界处入境,经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金水区、中牟县5个县市、区,东南与开封县境相接,全长150余公里。
考古调查发现,现今运河故道伊洛河段尚存,邙山以北河段全部被黄河所夺,郑州北部及东南部中牟境内运河故道多淤埋地下,部分地段依稀可见运河遗迹,如惠济区惠济桥段还保留着一段河道遗迹。
通过对中牟古河道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陶器、瓷器、铁器、石块等一批重要文物,尤其重要的是,发现一处面积达5平方公里、用来调节运河水量的大型水利枢纽设施——古称“水櫃”。
这一“水櫃”西至大孟镇李南溪村东,东达开封县汴河堤村,南至官渡旅游区,北到大孟镇大吕村,不仅地势明显低于河道,地层堆积情况也较为一致。专家推测,该区域为古时候一片较大的沼泽地或水库,用于调节水量。
隋唐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已被列为中国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由沿线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安徽等8省市的33座城市联合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