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斌(右一)向轨道交通领域专家介绍七二五所轨道交通自主创新成果
(资料图片)
人物简介
王安斌,1961年5月生,陕西西安人。国家第六批“千人计划”创新人才、河南省“百人计划”企业创新人才、博士生导师、英国声学院资质会员、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顾问专家。因在国际轨道交通领域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应用中成绩显著,被国际声学与振动学会推举为减振降噪知名学者。2010年11月归国并就职于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现任河南省减振降噪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为振动与噪声控制、机械工程结构动态理论及优化设计、轨道交通减振降噪。 | |
编者按
作为国家“一五”时期确定的首批重工业基地,洛阳曾拥有雄厚的人才优势,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匮乏,人才队伍无法满足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优惠政策,扶持高附加值新兴产业,引进领军人才,留住现有人才,培育后起之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大力宣传我市的人才政策和各类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为全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各行业的骨干精英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融入我市“六加一”攻坚战和福民强市宏伟事业中来,即日起,本报开设“河洛人才之窗”专栏,集中展示各类人才的干事热情和创新才智,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创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浓厚社会氛围。敬请关注。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的一段时间,住在北京地铁5号线隧道附近的居民,都渐渐注意到了一个可喜的变化。此前,地铁引起的振动噪声很大,不少居民因此状告地铁公司。后来,噪声突然“消失”,不少居民碰见地铁工作人员就问:“是不是我们告赢了,地铁停运了?”
地铁当然不可能停运。地铁噪声“消失”的奥秘,与当时还身处英国的一个中国人相关。正是他研制的轨道关键部件——先锋减振扣件成功应用于5号线技术改造,不仅取得了显著的减振降噪效果,还为技术改造节约资金1亿元。
2012年12月27日,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贯通。同时,王安斌研制推广的高等减振制品——道床减振垫,也在体育馆站至紫荆山站轨道安装工程中,取得了首个轨道交通应用业绩。工程竣工当天,客户专门给七二五所发来感谢信,对王安斌及其团队的科研成果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给予高度赞扬。
在外漂泊20载 归来要大干20年
1988年,王安斌获中英友好英国女王奖学金,到噪声与振动专业领域享有很高声誉的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攻读博士。在校期间,他开发的流体管道系统振动预估及系统优化软件被欧洲多家公司使用。
1990年,王安斌就任英国铁道部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从事铁路交通振动及噪声预估研究开发及振动噪声控制,参与多项欧洲铁道研究院科研项目。1995年,他进入潘得路国际公司,负责该公司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城市轨道交通、高铁及重载等轨道振动噪声控制产品的研发。他开发的轨道扣件系统设计软件,被广泛应用于英国、瑞典、新加坡、韩国、南非等国家和地区。2007年4月3日,在法国铁路东线创造列车时速574.8公里最快世界纪录的轨道关键扣件系统,就是采用他的研究成果。
1996年,王安斌受中国外专局邀请,第一次给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讲学。他一连讲了5天国外有关高铁车辆及轨道的技术发展及减振降噪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恨不得把肚子里的知识全部交给祖国。
“王博士谈的高铁关键动态技术成果,能让我们少走10年的弯路。”听完课后,当时的外专局领导激动地说。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日益增加,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需求愈加迫切,我得全职为祖国服务。”2010年,王安斌谢绝了英方的一再挽留,放弃了诸多优厚待遇,辞职回国。
2010年的一天,王安斌来到七二五所,签订了聘用合同。
2013年春节前夕,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柳身到七二五所慰问,其间与王安斌畅谈。感怀于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重视,王安斌激动地说:“我在外漂泊了20多年,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我还要扎根洛阳再大干20年!”
新天地新的开始 大舞台大有作为
为了让王安斌在自主创新的大舞台上大展身手,七二五所为其配备了精干的科研队伍,支持其建立起国内先进的室内1∶1轨道实验室。如今,这支科研队伍中从事产品研发的技术人员有30多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4名,高级工程师8名。
为了引领七二五所减振降噪技术走向世界,王安斌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研发了道床减振垫、谐振式浮轨扣件和轨道交通高性能减振系统3项高端减振降噪制品。其中,轨道交通高性能减振系统,是我省确定的省级重大科技专项。该系统满足了工程重载车辆对轨道强度及安全的要求,弥补了国内特等减振降噪制品过度依赖进口产品的不足,性能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而价格仅为其50%左右……
2011年以来,王安斌及其科研团队已申报专利50多项,其中授权专利17项,发明专利5项。 (张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