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目前,我市水产养殖正值春季集中投苗期,多种鱼苗被投放到水库、池塘等生产水域,经过春、夏两季的育肥期,今年投放的鱼苗最快可在9月新鲜上市。
昨日记者从市农业部门获悉,从今年开始,我市计划朝打造沿黄河一带的池塘、水库养殖及南部山区以冷水鱼等为主的特色养殖两大集群方向发展,不久的将来,大家有望品尝到更加丰富的鱼类品种。
逐渐回温
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世纪80年代,我市的水产养殖在养殖规模和技术上,都排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1985年至1987年,我市的水产养殖年产值由116万元升至千万余元。
当时,我市的水产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沿黄河一带的孟津县和吉利区,主要以养殖青鱼、草鱼、花鲢、白鲢、鲤鱼等传统鱼类为主。
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受水产市场波动及城市发展影响,我市水产养殖产业开始萎缩,养殖规模大幅缩小,水产养殖陷入低谷期。
2008年前后,我市南部山区引进冷水鱼类养殖,养殖户开辟了虹鳟、鲟鱼等名优特水产品养殖新途径,我市的水产养殖也随之开始回温,并吸引了郑州等外地鱼商在我市投资发展水产养殖。
“去年,我市水产养殖面积45万亩左右,年产量达4.79万吨、产值达7.7亿元。”该负责人说。
优势明显
“我市发展水产养殖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该负责人说。
首先,我市广阔的水域,较好的水质,为水产养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地处南部山区的栾川县为例,该县养殖户依托伏牛山脉,在一些山沟里,由高到低,开辟出一个个小池塘,引来伊河、洛河水,发展市场价值更高的虹鳟、鲟鱼等冷水鱼类养殖。伊河、洛河流经我市的乡镇很多,这些乡镇可以借鉴栾川县发展经验,充分利用地形、水源等自然优势发展特色鱼类养殖。
其次,我市的水产养殖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洛河、伊河一带自古流传有“洛鲤伊鲂,贵于牛羊”的说法,说的是洛河中的鲤鱼和伊河中的鲂鱼因肉质鲜美,比牛肉、羊肉还珍贵。盛唐诗人李白的诗歌中,也有“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的描述。因此,很有必要充分发掘我市水产养殖的历史文化资源。
打造品牌
该负责人表示,从今年开始,我市的水产养殖将朝着两大养殖集群的方向发展:一是在我市沿黄河一带的池塘和水库,大力发展以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为主的传统鱼类养殖;二是在南部山区各县,鼓励充分利用冷水资源,发展以冷水鱼类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
业内人士指出,我市水产养殖的发展,还需树立品牌。以鱼头为例,目前我市的陆浑鱼头在本地较有名气,每公斤售价在16元左右,但与已形成品牌效应的信阳南湾大鱼头相比,价格低了数倍。
同样以陆浑水库的银鱼为例,这里生产的银鱼质量上乘,大部分销往外地的银鱼被一些销售公司贴上其品牌商标后,身价成倍翻涨,出口到东南亚等国。由此可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商标,有利于提升产品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市水产品加工尚停留在粗加工阶段,因此,业内人士建议,我们要拉长水产养殖的产业链条,将水产品与旅游产业结合,开发出冷冻水产品、真空包装熟食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食品。
本报记者 赵佳 通讯员 韩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