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路在脚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文化演艺业:期待一部代表城市的“洛阳制作”
掷地有声
打破“魔咒” 期待“大戏”
河洛回音
长沙:天天有演出 日日见效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 年 3 月 20 日 星期    【打印】  
打破“魔咒” 期待“大戏”
   有一个“魔咒”,困扰洛阳旅游多年。

    这个“魔咒”,名字叫文化演艺。

    1982年,陕西省歌舞剧院推出国内首个文化演艺项目《仿唐乐舞》,拉开了中国文化演艺业发展的序幕。30年后的今天,洛阳文化演艺业的序幕仍未真正拉开。

    这30年时间,洛阳旅游错过了什么?

    至2011年年底,中国文化演艺发展到230台,年收入达27.8亿元,我们错过的是中国文化演艺产业发展的一趟趟快车!

    桂林于2004年推出中国首台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引发了国内大型实景演出的热潮,可洛阳大型文化演艺项目至今仍是空白。

    这空白当中,洛阳旅游失去了什么?

    《印象·刘三姐》仅2009年就演出了497场,观众达130万人次,收入逾2.6亿元,我们失去的是不菲的文化演艺收入!

    文化演艺,成为洛阳多年未解开的“心结”,也是至今未打破的“魔咒”。

    我们不是没有演艺节目,遗憾的是《河洛风》“吹”不进景区,《洛神》赢不了市场,《武皇十万宫廷乐舞》留不住游客。试问,我们的节目足够优秀、魅力十足吗?

    我们不是没有观众需求,每年来洛的大批游客仍旧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夜生活中缺乏一台“重头戏”成为遗憾。试问,我们的节目对接市场、吸引游客吗?

    文化厚重、活力充溢的洛阳,30年搞不好“一台戏”,8年拿不出一部“大制作”。

    我们不能服这个气,更不能信这个邪。打破“魔咒”,洛阳势在必行;上演“大戏”,洛阳志在必得!

    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鼓励对现有演艺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支持“资本+景区+演艺团体”的组合发展模式,吸引社会资本以投资、参股、控股、并购等方式进入文化旅游演出市场,让文化演艺点亮夜游市场。

    创意为先,市场运作,从千年历史文化中汲取创意的灵感,“走出去、引进来”,大投入、大制作、高档次、出精品,重点突破,打造一个大型文化演艺项目,加快培育特色精品演艺项目,深度开发文化旅游演艺全产业链,构建洛阳旅游又一核心竞争力。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发展洛阳文化演艺,该真正“甩开膀子”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