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路在脚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文化演艺业:期待一部代表城市的“洛阳制作”
掷地有声
打破“魔咒” 期待“大戏”
河洛回音
长沙:天天有演出 日日见效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3 年 3 月 20 日 星期    【打印】  
【本期话题:携手文化演艺,扩大旅游影响力】
【一线报告】YIXIAN BAOGAO
文化演艺业:期待一部代表城市的“洛阳制作”
近日,创新版《武皇十万宫廷乐舞》成功首演 记者 陈占举 摄
    作为城市旅游业的重要“补充”,文化演艺业有着不可替代的留客、“吸金”作用。我市文化演艺业如何才能绝处逢生、破茧成蝶?

    【困惑】有文化没演艺,最大“短板”待补齐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洛阳历史文化资源不可谓不丰富,却始终没有为广大游客奉上一个经久不衰、时演时新的文化演艺项目。

    “有文化没演艺,已成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短板’。”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坦陈,作为十三朝古都和中华文明“原点”的洛阳,经过数千年的人文积淀,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遗憾的是,这些历史文化大多深埋于地下,或藏身于书本之中,虽有可读性,但可观性差,“只可远观,不可近玩”。

    一位业内人士在深入调查后,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市文化演艺业的发展现状——虽具备了支撑一场大型演出的条件,但优势并不明显,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其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在于我市现有游客市场的走向、结构尚不足以支撑一场常态的大型演出。

    “近年来,随着我市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来洛游客逐年增加,但过夜游客数量始终没超过60万。”该业内人士表示,“没有游客就没有消费者,没有消费者就赔钱,就不能长久经营下去。”

    与此同时,缺乏代表城市文化、城市标志性的剧目,知名商业演出未能常态化,不善于宣传和包装,好的剧目始终“窝”在家里不为人知……这些难题亟待破解。

    【溯源】市场化水平低,剧目“叫好不叫座儿”

    为彻底改变这一尴尬现状,近年,市文化部门做了不少努力。2003年,大型乐舞《河洛风》正式推出。该剧选取了洛阳历史长河中动人心魄和富有意趣的素材,充分展现了洛阳的古老厚重、灿烂辉煌与鲜活美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该剧虽然得到国内文艺界专家的一致好评,却始终处于“叫好不叫座儿”的境地。

    “叫好不叫座儿”的文化演艺项目,还包括《洛神》《武皇十万宫廷乐舞》等。“之所以‘叫好不叫座儿’,根本原因在于我市文化演艺业市场化水平不高。”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经过多年的培育,但我市文化演艺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不很成熟、不很规范的问题。比如,市民“花钱买文化”的消费习惯没有形成,宁愿花上几百块甚至上千块钱吃顿饭,也不愿意花百十块钱买票看场演出。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去年牡丹文化节期间,作为“文化部推荐优秀剧目(洛阳)展演月”活动中最后登场的精彩剧目,由郑州歌舞剧院倾力打造的大型原创舞剧《水月洛神》在洛阳歌剧院与市民见面,并获得一致好评。“你猜有多少张票是真正卖出去的?两张!”说起这场演出的票房情况,该知情人士痛心地表示。

    该知情人士表示,发展文化演艺市场,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放手,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培育市场,以实现文化演艺市场跨越发展。

    【突围】借力厚重历史文化,多推精品剧目

    洛阳文化演艺业及演艺产品的出路在哪里?答案是:借力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多推精品剧目,积极培育市场,奋起直追。

    市文广新局局长马奎元表示,为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豫剧、曲剧、唐乐、杂技等精品演艺项目,必须大力实施演艺项目带动战略:一是推动湖南红太阳集团田汉梦幻剧场项目早日落户洛阳;二是精心打磨舞台百戏剧《洛神》,做好豫剧《北魏孝文帝》和大型园林景观秀《武则天》等项目,将其打造成为展示地方文化风采、富有时代气息和良好社会影响的演艺精品;三是鼓励引导栾川县等旅游资源大县,因地制宜,引进打造多场富有特色、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演出,弥补我市旅游景区“夜生活”较为贫乏的短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培育文化演艺市场,还要着力发展壮大民营演艺团体,继续深化演艺体制改革,鼓励组建多种所有制形式、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各类文艺表演团体或演艺企业;推动洛阳歌舞剧院演艺公司、洛阳豫剧院等已转企改制的文化企业走向市场,在做好公益性演出的同时,扩大经营性演出规模;筹备成立洛阳市演艺业协会,组织培养一批民营演艺中介机构,经常性地参加全国和国际性的演出交易会,加强交流,互通信息,繁荣我市演出市场。

    马奎元说,为扩大演艺市场规模,还应大力推进文化精品进基层、进学校、进军营等,提高群众文化消费意识,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演艺领域,培育一批知名民营演艺公司等;积极组织参加国家重点支持的文化会展活动,支持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舞蹈、经典剧目、杂技等文化产品的发展,开拓国外演出市场。

    【扶持】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扶上马再送一程”

    文化事业是基,文化事业是本。发展文化演艺业,还应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将文化演艺业“扶上马再送一程”。

    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今年,我市将继续推进洛阳科技图书馆、洛阳广电中心、栾川县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加紧实施洛阳市群众艺术馆、洛阳科技馆以及伊川县文化中心、孟津县文化中心、汝阳县文化中心、洛宁县文化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项目;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推广、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等三大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实施好全市2013年度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繁荣文化演艺市场,还应尽快建立政府扶持机制。”市文史专家、市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蔡运章建议:一是探索激励机制,对坚持常年在基层开展演出的,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给予扶持;二是强化社会引导,调动民营演出团体增加演出场次,丰富演出内容;三是创新政府购买服务“送戏下乡”活动形式,繁荣农村演艺市场。

    高素质的演艺人才是文化演艺业繁荣的根本。河南科技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朱选功建议,要依托洛阳现有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戏剧影视文学、音乐、舞蹈等专业,培养高素质演艺专业人才和策划管理人才;要扶持市文化艺术学校以及县级艺术学校发展,开设戏曲、舞蹈、模特、播音主持、电视编导等课程;鼓励各类艺术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范围,丰富培训内容,为演艺业发展储备和提供更多人才等。

    本报记者 姜春晖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