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女子梳妆器具 彩绘艺术珍品
洛阳有情迎“贵客”
子房沟村:有礼有心有大志 留侯留冢留美名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 年 3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有情迎“贵客”
——牡丹美名略说
□郑贞富
西苑春色图 归宝辰 摄
    核心提示

    晚清进士钱振锽有书法名联云:“自有牡丹为贵客,不妨香草属骚人。”然而当牡丹走进大隋帝国的京都洛阳之前,有着鼠姑、鹿韭等很草根的名字。如今,国色天香等成了牡丹的芳名。雪尽春来舞翩跹,笑傲天下花中魁。牡丹,这位最尊贵的花客,在洛阳实现了华丽转身后,开始了她的芳香之旅。

    牡丹作为一种古老的植物,一度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大江南北,甚至连苦寒的藏区与潮湿的四川盆地都能生存。但是,这位来自深山的灰姑娘,一走进帝都洛阳,这里的甘泉洗尽了她满身的尘土,这里的地脉给了她新的容颜,这里的帝王为她梳洗装束,这里的文士为她谱曲颂歌,这里的民众对她万千地宠爱,她终于超越了桃李菊梅等众姐妹,成为笑傲天下的花中之王。

    1    牡丹:洛阳郎中造新词

    上古之时,牡丹与芍药不分。西晋太傅崔豹在洛阳写的《古今注》中说:“芍药有二种,有草芍药、木芍药。”南宋史学家郑樵《通志》载:“牡丹初无名,因其花可爱,如芍药,宿根如木,故得木芍药之名。”

    东汉时,京都洛阳的一个老郎中决定编一部医书,写到芍药时,他发现这两种芍药都可入药,其功效却有很大区别,既然草芍药已经占了芍药的名字,就需要为木芍药取一个固定的名字。于是,老郎中就到民间打听这种植物究竟有没有名字,这一调查才发现,不仅有,而且还不少,有鹿韭、鼠姑等。

    老先生想,此花多生于丘陵山谷,而《礼记》说“丘陵为牡”,而她又是一种名贵药材,可称仙药,“仙药为丹”,不妨取名“牡丹”。于是在洛阳街头的药铺里,他庄重地把以下一段话写在书中:“牡丹,一名鹿韭,一名鼠姑。味辛寒,生山谷。”书写成了,他托名神农所作,定名《神农本草经》,目的是想让此书借名人流传开来,能够为济世救人积一份功德。

    多么好的洛阳老郎中啊!可惜,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他自造的“牡丹”之名,也只有几个医家才知道。因为印刷术尚未发明,靠手抄相传的《神农本草经》毕竟流传不广。

    2    隋花:天子大悦赐国姓

    牡丹等来了盛装登场的大隋舞台,等来了识花爱花的隋炀帝,等来了能让她回眸一笑艳压群芳的东都洛阳皇家园林——方园二百里的西苑。

    隋炀帝,大隋帝国的第二位皇帝,他将国都从长安迁到洛阳。

    洛阳,大隋帝国的新都,需要奇珍花木来装扮。隋炀帝就下诏让各地广进奇木花卉。当时的易州(治所在今河北易县)刺史接到诏书后,发动民众挖取一种被称为鹿韭的野生植物。鹿韭挖来了,他命人装成20箱进贡给隋炀帝,隋炀帝命花工种植在西苑中。

    次年,这几百株易州进贡的花木开出了红若朝霞、黄若金饰、白若美玉的各种奇花,隋炀帝不由大惊,问花工道:“此花何名?”花工答道:“鹿韭。”隋炀帝没想到,这种美丽的花卉竟然有这样一个毫无诗意的名字。

    用膳时,他向侍宴的御厨谢枫讲起此事。谢枫很博学,他禀告炀帝,《神农本草经》记载,这种花卉叫牡丹。隋炀帝大悦,并将该花赠姓为隋,故称牡丹为隋花。他传来一批名士,根据不同花型和花色,对这批牡丹的花品定了名。据唐代《海记》、宋代《玉海》、明代《天中记》、清代《读书记数略》等一致记载,这些牡丹花品是颤风娇、飞来红、醉颜红、天外红、一拂黄等19种。不久,洛阳周边各县又献来了来自邙山的平逢白、来自荆山的荆山红等,西苑的牡丹花品已有二十多种。

    牡丹一入洛阳,就带有王气,就有了隋花——大隋国花的美称。牡丹花开也成了一个重要的物候现象被写入隋朝典籍中,如《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日,牡丹华(开花)。”

    3    国色:大唐气象著风流

    欧阳修在其《洛阳牡丹记》中断言:“自唐则天以后,洛阳牡丹始盛。”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正月,高宗与皇后武则天率满朝文武,来到洛阳。唐高宗患风眩病,目不能视,百司奏事请武则天裁决,被尊为天后。她整修皇家园林,不断引进牡丹新品。唐人舒元舆作《牡丹赋序》说:西河的寺庙中,有特异的牡丹,为洛阳皇家上苑中所无,就命人将这些“其花特异”的牡丹移植到上苑。此后,洛阳牡丹“日月寝盛”。这些牡丹先是从宫廷到各官署衙门,然后又逐步漫延到士庶百姓家。“弥漫如四渎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每暮春之月,遨游之士如狂焉,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在武则天的大力推介下,牡丹名倾朝野,推之民间,使“赏牡丹”成为举城若狂的盛事。

    从唐朝时起,牡丹又被称为国色、天香。唐人李正封诗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罗隐诗曰:“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宋人张孝祥词曰:“洛下根株,江南栽种。天香国色千金重。”辛弃疾词曰:“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汪莘词曰:“无数天香国色,枝枝带、洛浦嵩山。”吴文英词曰:“薰风转、国色返春魂。”王沂孙词曰:“国色微酣,天香乍染,扶春不起。”

    4    贵客:才子风雅送别名

    宋代袁文的《瓮牖(yǒu)闲评》载:“凡花皆以美名褒之,故宋咸《牡丹》诗云‘宝花初烂欲连枝’,是以牡丹为宝花也。”他又说“牡丹谓之真花”,见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欧阳修又称其为最好花,曾赠王君贶(kuàng)诗云:“最好花尝最后开。”北宋学者周敦颐《爱莲说》中,又有富贵花之称。这样,宝花、真花、最好花、富贵花,也成了牡丹的芳名。

    因牡丹初植于伊洛之滨的洛阳,故明代陶宗仪《辍耕录》说:“牡丹曰伊洛传芳。”牡丹又称洛阳花,简称洛花。宋代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洛花以谷雨为开候。”范成大诗曰:“洛花堆锦暖,吴藕镂冰寒。”

    人无花伴人易老,花无人赏自孤独。春回大地,百花如客联袂而至,故古人称百花为花客。张景修,一位风雅的北宋才子,以十二花为十二客,各诗一章:牡丹,贵客;梅,清客。北宋姚宽的《西溪丛语》以贵客牡丹为首,将花客增至三十个。于是贵客作为牡丹的别名,永远定格在翰墨汗青中。南宋词人史浩在《花舞》中叹道:“贵客之名从此有。多谢风流,飞驭陪尊酒。持此一卮同劝后。愿花长在人长寿。”

    牡丹,这位最尊贵的花客,在洛阳实现了华丽转身后,开始了她的芳香之旅。从花开洛阳到花开天下,这是一段美丽之旅,也是文化苦旅。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