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召开的全市旅游产业大发展动员大会提出,我市将通过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力争到2015年年底,实现旅游“百千亿”目标,即:入境游客达到100万人次,游客人均消费达到1000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游客总人数达到1亿人次。用5年至10年时间,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和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基本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蓝图令人憧憬,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当以怎样的思维、怎样的措施来统筹、来谋划、来推动旅游兴市这个顺应大势之举、福民强市之路、全市发展大计?
会议强调,旅游兴市乃非常之事,必须有非常之举来保障。发展旅游不只是旅游部门、旅游企业的事,旅游兴市,人人有责!
大势: 旅游兴,百业旺
跳出洛阳看旅游,差距显而易见。
放眼世界——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战略,日本、韩国更是响亮提出了“观光立国”战略。20世纪90年代初,旅游业就超过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业经济总量已超过全球GDP的10%。
纵观国内——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5500美元,我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不少地方的旅游经济初步实现了由“假日火爆” 到“全年火爆”的转变。
环视河南——郑州、开封、焦作、南阳等地凭借自身的后发优势,旅游业出现“井喷式”发展。
超越旅游看旅游,可谓“一业兴,百业旺”。
有关资料显示,旅游业关联国民经济109个产业、行业和39个部门;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5元;旅游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方法,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与间接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4.9。
体制: 市场为主,政府为辅
请看现状:我市旅游管理体制存在多头管理、部门分制、职责不清的问题。全市现有的60多个景区中,2/3的景区属于事业单位管理,大都依靠政府财政补贴,经营权、所有权、管理权不分,体制机制不活,市场化程度较低,在产品打造、市场开发、宣传营销等方面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会上宣布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成立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不再保留市旅游局的决定。此举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整合有效资源,加强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统一谋划、综合协调,推动由单一的旅游行业管理向旅游产业发展转变,形成全市上下共同发展旅游产业的强大合力。
同时,我市将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行业促进、市场推动”的发展模式,以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旅游景区(点)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催生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重点抓好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白云山、小浪底等旅游景区的体制机制创新。
服务: 硬环境,软实力
会议提出,今后,我市将加快推动“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按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对城市进行旅游化改造。
一是围绕“一中心三板块五组团四支撑”的城市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快速通道、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形成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切实增强旅游交通通达能力。
二是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咨询、旅游标识、文化、教育、商业、金融、医疗等服务设施,提升城市的整体旅游服务功能,让广大游客衣、食、住、行更加便利。针对当前自驾游显著增加的情况,按照国际标准完善全市旅游交通标识体系,建设一批大型自驾游营地、自驾游停车场,方便自驾车游客。
三是抓好洛浦公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等一批功能提升项目,搞好综合开发,打造健身休闲、文化娱乐、生态科普、购物消费等多种功能复合的景观体系。
四是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团队,紧密结合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旅游总体规划等顶层设计,尽快完善和出台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有关规划和方案,加快实施相关项目。
产业: 深度融合,延伸链条
为充分释放旅游业的综合带动效应,会议提出:
推动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相融合——按照“三篇文章一起做”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林业、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开发农村、山区、林区、水库旅游项目,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大力培育休闲观光农业,开展深山探险、溪水漂流、森林氧吧、采摘尝鲜和垂钓等特色显著的农、林、渔业观光休闲体验活动。
推动旅游业与现代工业相融合——着力打造以唐三彩为代表的洛阳旅游产品制造观光游,在大型工业基地、矿区,开发互动性、体验性较强的工业游项目。充分发挥我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滑雪、露营、探险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制造业,积极发展景区索道、游乐设施和数字导览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业。
推动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聘请知名专家和策划团队,搞好市场化运作,提档升级 “君山追梦”等文化演艺节目,创作一批特色鲜明、参与性和娱乐性较强的精品文艺节目。加快推进隋唐洛阳城“一区一轴”整体活化、汉魏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重大示范项目,探索数字化、开放型的保护手段,在活化创新上下功夫,让传统的观光游览变得更有看头、更有听头、更有玩头。
营销: 整合拓展,凝聚合力
旅游业是典型的吸引力经济、注意力产业,特别是在日益激烈的旅游城市竞争下,宣传推介至关重要。会议提出将从三个方面努力整合拓展、创新营销方式。
一是整合全市对外推介营销资源,整合洛阳特色旅游资源,凝聚营销合力,加强与中央电视台等有重大影响力的媒体和知名网络媒体的合作,借助主流媒体、知名网站,开展城市整体营销。
二是加强对境外客源市场的分析研究,进一步细分营销受众,精心设计一对一的营销方案,面向主要客源市场集中促销。积极参加一些高端的或地区性的旅游交易节会,深度开发重点国际客源地市场,大力开拓境外市场特别是日本、韩国和港澳台市场。办好牡丹文化节等一系列重大节会活动,努力引进更多影响大、品位高的区域性、全国性和全球性节会、演出、体育赛事,开拓境外潜在市场。
三是针对不同类型游客群体的特点,综合运用报纸、广告、网络、微博、微电影等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型营销活动,不断增强旅游营销的影响力和亲和力。同时,把旅游宣传与经贸、会展、科普、文化、交流、对外友好活动、招商引资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立体的宣传促销网络,不断扩大境内外客源市场。
消费: 想赚钱得有“硬菜”
我市将突出重大项目带动,打造特色化旅游品牌,推动洛阳旅游业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复合型的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由传统的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部分举措包括:按照国际化标准来规划建设龙门石窟、白云山、老君山等现有的知名景区,努力将其打造成闻名国内、享誉世界的国际精品景区;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培育3条以上国内经典精品旅游线路和10条以上特色旅游线路;在传统观光游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和开发一批野外探险、农家采摘、拓展训练、商务会展、文化演艺、疗养保健、漂流滑雪等互动性、娱乐性较强的新业态和新项目;深入挖掘洛阳历史文化,积极开发一批文化体验类项目,如名城解读、文化讲堂、工艺表演等,形成类型多样、特色鲜明、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
正如著名旅游专家魏小安所言,要对整个城市进行完整的艺术设计,打造精品旅游,使每一个景点都能体现“5分钟一个兴奋点、15分钟一个高潮”的理念。
本报记者 孙自豪 戚帅华 姜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