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强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按照“景即城、城即景”的“城市旅游”标准,统领全市城市建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打造休闲度假高端文化旅游品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着力打造“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河洛之根、丝路起点、山水城市”五张名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力量,把洛阳建成历史文化彰显、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宜游宜居”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世界级古都文化休闲目的地。
● 力争到2015年年底,入境游客达到100万人次,游客人均消费达到1000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游客总人数达到1亿人次。用5年至10年时间,将洛阳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和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基本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本报讯 (记者 孙自豪 姜春晖 戚帅华 实习生 何奕儒)昨日上午,全市旅游产业大发展动员大会召开。市委书记毛万春主持会议并讲话。毛万春强调,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是顺应大势之举,是福民强市之路,是全市发展大计。全市上下要以深入贯彻落实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为契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大旅游观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步调一致、齐抓共管,真正营造“旅游兴市、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推动洛阳旅游业实现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
著名旅游经济和管理专家、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魏小安应邀到会,作了题为《国民休闲背景下的洛阳创新》的旅游产业发展报告。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柳身作动员讲话。市委副书记刘应安、市政协主席周宗良在主席台就座。
毛万春首先传达了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和与会人员一起学习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
围绕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推动全市旅游产业大发展,毛万春强调了三点意见。
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是顺应大势之举
毛万春指出,从全球看,旅游业发展势头非常强劲。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发达国家的旅游产业已经进入成熟平稳阶段,人口基数大、经济增长快、中产阶层迅速成长的中国等新兴旅游市场正成为全球新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根据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如此丰富的洛阳,必须搭上这趟末班车、坐上这个顺风船。
从全国看,旅游业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提出“要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潮”,旅游业发展不仅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之义,更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中之重。目前,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迅速增长,全国多个省(区、市)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不少地方的旅游经济初步实现由“假日火爆” 向“全年火爆”转变。如果洛阳不下定决心迎头赶上,我们提出的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之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从全省看,旅游业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省内不少城市凭借后发优势,旅游业出现井喷式发展,不管是在景点景区上、在演艺节目上还是在旅游业态上,都大有后来者居上、把洛阳远远甩在后面之势。
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是福民强市之路
毛万春强调,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是洛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最大支撑点,更是我们实现福民强市的最佳结合点。
之所以说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是福民之路,原因有三。
一、旅游兴市有利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旅游业具有就业容量大、门槛低、范围广等特点,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有需求,而且涉及相关产业多,就业带动能力强,能够有效缓解我们面临的就业压力。
二、旅游兴市有利于完善硬件、提升软件。旅游业发展的过程,就是我们改善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的过程。无论是我们正在推进的旧城改造还是新区建设,无论是“三村” 改造还是特色小镇建设,旅游业的触角伸到哪里,哪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就会更配套,哪里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机制就会更健全,哪里的人群就能享受到旅游的标准、旅游的环境,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更受益、更满意、更幸福。
三、旅游兴市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旅游业是天然的绿色产业和“无烟工业”,不仅资源消耗少,而且环境污染小。如果把旅游业比作一个工厂,其生产原料就是山水自然风光、就是历史文化,而它的产品就是游客物质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所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我们不仅可以换来“金山银山”,更能够保住“绿水青山、碧水蓝天”。
之所以说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是强市之路,主要原因也是三点。
第一,旅游兴市有利于调整结构、做优一产。我们通过调整结构、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打捆一起做”,大力发展能够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相互提升的观光农业、采摘农业、田园农业、休闲农业、度假农业等特色旅游业,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提升了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