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 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今日牡丹花情
论“旅游兴市”
洛平微话
市级党政领导一周重点工作预安排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 年 4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论“旅游兴市”
洛 平
“武皇”巡游隋唐城遗址植物园 记者 鲁博 摄
夜游龙门如诗如画 首席记者 曾宪平 摄 (资料图片)
山水洛阳之老君山美景 记者 梅占国 摄 (资料图片)
    (一)战略之计为大计,战略之胜为大胜。

    4月3日上午,全市旅游产业大发展动员大会召开。

    市委书记毛万春主持,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柳身作报告,在洛的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负责同志,重点旅游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规格之“高”,是为了承载内容之“重”。

    “这足以表明洛阳旅游业面临的形势之严峻,足以表明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在我市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分量,足以表明市委、市政府推进旅游兴市战略的决心和态度。”

    随着毛万春“三个足以”的斩钉截铁,旅游兴市,2013年洛阳“年度最强音”破空而出!

    这是一个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

    这是一个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智慧选择。

    旅游兴市,在这个春天,从这里出发!

    (二)一项发展战略的提出,从来都要踏着历史的节拍、顺应时代的潮流。

    崇尚绿色发展,追求更有品位、更高质量的生活——若以此为底色描绘出世界旅游的全景画,你会发现,画面上从西到东、由远及近,一派花团锦簇、生机勃勃。

    看国际,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将其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

    看国内,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地方转变发展方式的抓手,相继有20多个省(区)市将其作为支柱产业。

    看河南,旅游业已成为各地趁势而上的发力点,郑州、开封、焦作、南阳……旅游业的“井喷”势不可当。

    争先恐后,争奇斗艳,在如此波澜壮阔的画面上,有着深厚文化积淀、丰富自然资源的洛阳,有什么理由不挥动濡染大笔,涂出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呢?

    (三)有经济学家认为,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理性计算成本及收益后的结果。

    洛阳提出旅游兴市,根本的原因也在于,它能给整个城市带来最大化的收益。

    一切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算”起。

    (四)先“算”福民这本账——

    旅游兴市有利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从“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超过110个”的现实,不难想象旅游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壮观。据统计,全球每10个就业岗位就有1个与旅游有关,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

    栾川县,34万人中,直接和间接从事旅游的有10.8万人,全县33%的农民就地转变为旅游从业人员。

    旅游兴市有利于完善硬件、提升软件。

    “旅游业的触角伸到哪里,哪里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就会更配套,哪里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机制就会更健全,哪里的人群就能享受到旅游的标准、旅游的环境,生活在这里的人群就更受益、更满意、更幸福。”

    请看南部生态旅游区的崭新面貌,有多少道路宽阔平坦,有多少宾馆高高矗立,有多少公厕整洁有序,有多少基础设施“一点也不亚于城里”。

    旅游兴市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

    青山绿水、白云蓝天本就是旅游的题中之义。在休闲度假游已成全球时尚的背景下,满足游人身心愉悦的需求,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生态建设。清溪碧波、鸟语花香,游客才能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五)再“算”强市这本账——

    旅游兴市有利于调整结构、做优一产。

    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我们一直在做的“三篇文章”,已经有“美词丽句”“精彩段落”出现,渐成气候的观光农业、采摘农业、田园农业、休闲农业、度假农业不仅拓宽了农民的赚钱路子,更加快了农业的发展步子、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子。

    旅游兴市有利于转变方式、做强二产。

    不说宾馆业发展能带动建材、家具、装潢等行业发展,也不说餐饮业发展能带动农、林、渔、牧等行业发展,只说打造“美丽洛阳”形成的倒逼机制,就能促使多少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壮士断腕、背水一战,最终带来的必然是这些企业的绝处逢生。

    旅游兴市有利于壮大龙头、做大三产。

    据统计,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收4.5元;旅游投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

    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1965万人次。想想这1965万人次在洛阳的“吃、住、行、游、购、娱”,就不难明白旅游业这个“龙头”有多大,就不难明白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有多大,对做大三产的推动作用有多大。

    (六)回顾洛阳旅游的过去,曾经的辉煌历历在目,然而俯视它的当下,让人忍不住扼腕叹息。

    不错,我们的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蜚声中外,牡丹文化节香飘四方。

    不错,我们有龙门石窟、白云山、老君山、鸡冠洞、龙潭峡5个国家5A级景区,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位居榜首。

    不错,我们曾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还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和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

    不错,2012年我市接待游客达到7765万人次,与西安、杭州等旅游发达城市相比也都持平。

    但,这只是洛阳旅游这枚“硬币”的一面。翻开它的另一面就会发现,在“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璀璨掩盖下,我们更有“灯火阑珊处”的“黯然”。

    (七)这是一组很多人都不陌生的统计数字:2012年,我市旅游总收入402.74亿元,旅游人均消费519元,分别仅为西安的六成,杭州的三成。当年,全国旅游人均消费800元。

    沿着这组数字的根蔓深挖,扒开覆盖表面的浮土乱叶,就会发现,深埋于下的,是令人忧心的根源之弊——

    产业规模不大,产业素质不高。

    洛阳现有星级饭店69家,而西安有315家,杭州有236家;洛阳现有旅行社98家,而西安有315家,杭州有504家;再者,洛阳目前没有一家全国百强旅行社,没有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品牌进驻。

    产业链条偏短,经济效益不好。

    旅游业与文化、农业、工业等产业之间融合不够,仍然停留在单打独斗的初级阶段;跳不出观光游的老坑,走不出住宿、餐饮等传统消费的圈子,“门票依赖”痼疾难除;旅游景点听头大、看头小,缺乏有创意、有特色的产品,尤其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精品;产品结构单一、呆板无味,缺乏能留住游客脚步的休闲娱乐型产品,游客二次消费比重偏低。

    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质量不优。

    一个“到去年年底,我市专用旅游交通标志牌只有20多块,在城市出入口的大型旅游引导牌仅有4块”就足以让人面红耳赤,遑论停车场少、公厕少,没有旅游信息综合咨询中心,没有游客集散中心等等。

    客源结构不优,国际化程度低。

    客源结构“三多三少”,即省内游客多、省外游客少,国内游客多、入境游客少,普通游客多、高端游客少。2012年,全市共接待入境游客61.68万人次,每百名游客中境外游客不足1人。

    体制机制僵化,市场化程度低。

    现有的60多个景区,2/3属于事业单位,分属好几个“婆婆”管理。“婆婆”各自为政,景区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不分,依赖政府补贴,死守“门票经济”。

    (八)力学理论告诉我们:压力越大,动力也越足。

    有人拿高铁的开通为洛阳旅游敲响警钟:洛阳已经与西安、郑州、武汉实现了同城效应,若不加快发展旅游,将由一个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沦为周边城市的一个旅游景点!

    有人用抚今追昔来表达对洛阳旅游的揪心:改革开放初期,洛阳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与北京、上海、广州、桂林并列。30年过去了,曾经并驾齐驱的伙伴把我们远远甩在后面!

    (九)“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

    不敢妄自尊大,但决不能妄自菲薄,只要对症下药,奋起直追,洛阳旅游完全有可能后来居上——旅游兴市就是洛阳之“猛药”,疗效就是洛阳之“奋起”!

    (十)迎着洛阳旅游的春天,我们要更加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充分认识到旅游业是新兴朝阳产业,是洛阳转方式、调结构的有力抓手。

    充分认识到旅游业是洛阳福民强市的催化剂、帝都复兴的助推器。

    此时此刻,我们尤其需要这样的“扪心自问”:

    别人都在千方百计“无中生有”,我们怎能“怀瑾握瑜”而无动于衷?

    别人都在为“旅游红利”欢呼雀跃,我们怎能“身家不菲”却坐困愁城?

    别人都在跃马扬鞭你追我赶,我们怎能置身事外甘拜下风?

    (十一)迎着洛阳旅游的春天,我们要更加真抓实干,克难攻坚。

    着力彰显特色、打造精品。打造一批国际旅游精品项目,升级培育一批国内知名景区,做优做强一批重点节会品牌,引进开发一批新型业态产品,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

    着力完善功能、优化服务。让洛阳的交通更便捷化,服务更人性化,城市景观体系更生态化,信息服务体系更智能化,旅游市场体系更规范化。

    着力理顺体制、搞活机制。以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为契机,以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旅游景区(点)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

    着力整合拓展、创新营销。整合全市对外推介营销资源、特色旅游资源,加强与央视等媒介“大佬”合作,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洛阳好声音”。

    着力深度融合、延伸链条。积极推动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相辅相成。

    (十二)“力争到2015年年底,实现旅游‘百千亿’目标,即入境游客达到100万人次,游客人均消费达到1000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游客总人数达到1亿人次”;

    “用5年至10年时间,将洛阳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和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基本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

    新的理念催生新的力量,新的战略开启新的征程。

    旅游兴市,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