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举德,55岁,洛阳市看守所西区管教大队的一名监管民警。
3月27日9时,蒋举德和两名同事往焦作监狱执行押解任务。车刚开上通往焦作的高速公路,蒋举德接到妻子电话:“父亲快不行了,赶紧来医院!”他心里“咯噔”一下,可看到满车的在押人员,只说了一句“你通知家里其他人吧”,就挂掉电话。
当日14时,蒋举德完成押解任务回到洛阳。他急忙赶到殡仪馆,看到已永远闭上双眼的父亲,泪如雨下。
蒋举德做出这样的选择,不是偶然的。
蒋举德的父亲是一名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战士,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一名铁路警察。父亲深深影响着蒋举德,他决心也要当警察。
1993年,市公安局面向社会招聘民警,蒋举德如愿以偿,当上了一名监管民警,2010年被调入市看守所。
监管工作封闭而枯燥,每天与各种各样的在押人员打交道,压力也很大。可蒋举德一干就是19年。19年来,他分管的监室没出过一起安全事故。
蒋举德的同事李晓栋说,蒋举德还患上了心脏病和腰椎间盘突出,每天早出晚归,中午总是放弃休息时间到监区巡视。
“遇到在押人员感冒发烧,蒋举德会主动给他们买药;对年龄大、身体弱的在押人员,他把单位发的鸡蛋塞给他们;冬天,他还把家里的棉衣拿来送给需要的在押人员……”民警王建洛说。
在押人员大多情绪波动较大,蒋举德就主动和其拉近距离,留心他们的一举一动,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对不服管教的在押人员,寓教于严,寓情于管,真情感化……
去年8月,常年患帕金森症的父亲开始卧床不起,蒋举德把照顾父亲的担子交给工作相对轻松的妻子,自己只能每天下班后到医院看护父亲。父亲住院一个月后被送到重症监护室,周一至周五允许家属探视10分钟。蒋举德每次下班赶过去,都错过了探视时间,他只好每天给医生打电话,询问父亲的情况。
蒋举德用行动履行了一名监管民警的责任。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平静地说:“我无悔自己的选择。”
本报记者 王晓丹 通讯员 廖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