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牡丹文化节前,我市都会启动道路养护提升工程。很多市民都看到过这一幕:夜间在马路上,一群群施工人员忙着修补病害道路。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涧东养护分公司柏油班班长、39岁的朱红斌,就是其中一员。在这默默无闻的岗位上,他已经干了18年。
寒冷夜晚奋战一线
“每年春节过后,一直到牡丹文化节前,都是大家最忙碌的时候。”朱红斌说,每年春节过后,我市都会启动迎接牡丹文化节道路养护提升工程。公司负责养护的40多条道路要经过反复检查,发现路面病害问题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3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天气仍然寒冷。朱红斌和班组的同事在凯旋路王城大道至解放路段开展道路修补作业。工作之前,大家都穿着厚厚的棉衣,但一开始干活,就要把棉衣脱掉。
“摊铺路面用的沥青从搅拌站运出来时在180℃左右,摊铺到地面也能达到150℃。”朱红斌说,寒冷的天气与沥青的高温形成强烈反差,干活时被高温烤得直冒汗,一离开施工现场,就冻得打哆嗦,这对施工人员的身体素质是个极大考验,感冒、发烧对我们来说是常事儿。
朱红斌指了指自己的喉咙笑着说,已经20多天了,嗓子疼得难受。其他人也和自己一样,干活时兜里揣着药。
多年难得陪陪孩子
为尽量减小对交通造成的影响,市政建设集团要求道路养护施工尽量在夜间进行。
朱红斌说,牡丹文化节前这段时间,道路养护施工大多从每晚8时开始,一直持续到次日6时左右结束。其间,大家几乎不能休息。有时盒饭送到了施工现场,但手里的活还没干完,谁也不会去吃饭。等现场工作完成后,原本热腾腾的饭菜已经变成了冷餐。
对于朱红斌来说,马路就是他“流动的家”。“由于工作关系,我对家人没有太多时间照顾,不过家人都很支持、理解我。”朱红斌说,因为经常要夜里出去施工,往往是孩子放学回了家,自己已经出门上班,早晨下班回到家,孩子又上学走了。
朱红斌说,牡丹文化节期间,所有道路养护工们都会绷紧神经,时刻准备赶往需要他们的地方。
本报记者 王蕾 实习生 李敏 通讯员 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