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三月到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三月,欧阳修在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这三年零一个月的经历,给欧阳修留下了深刻印象。
欧阳修二十四岁得中进士,二十五岁任西京留守推官,正所谓春风得意,而洛阳是他步入仕途的第一站。特别令欧阳修感到高兴的是,当时的著名文人钱惟演,是他的直接领导。钱“于书无所不读”“尤喜奖励后进”,对有才华的年轻属下格外器重。
同僚中有河南县主簿梅尧臣、河南府户曹参军尹洙等,他们不仅年龄相近,而且有着共同的文学主张。公干之余,他们常在一起郊游宴乐,诗词唱和,日子过得潇洒浪漫。
在龙门,他们白日泛舟伊水之上,看八节滩乱石穿空,波溅如雪;夜晚投宿僧舍,听广化寺梵音阵阵,泉瀑鸣响。洛阳周围的风景名胜,处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欧阳修还特别喜欢甲天下的洛阳牡丹。他初到洛阳,发现这里的人们,上自高官显贵,下至庶民百姓,酷爱牡丹,如痴如醉。他遍访民间,将牡丹的栽培历史、品种花色、命名原则、管理技术、育花环节、防病方法及风俗民情等,详细调查研究,总结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历史花木论著《洛阳牡丹记》,成为牡丹专著中的扛鼎之作。
在其后的岁月里,他不时赋诗填词,为洛阳牡丹献上一曲曲颂歌。他宣传洛阳牡丹,“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他关注洛阳牡丹的发展变化,“往往变出呈新枝”。离开洛阳后,欧阳修常为不能欣赏洛阳牡丹而抱憾。
正是出于对洛阳愉快生活的留恋和对洛阳牡丹的钟爱,欧阳修曾多次自豪地宣称自己“年少曾为洛阳客”,把洛阳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而这,也成为他屡遭打击而不甘消沉的一种精神力量。
当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而被贬官时,面对“山城二月未见花”的凄凉景象,一想到自己曾有在洛阳生活的经历,曾见过洛阳姹紫嫣红的牡丹花开,就感到非常欣慰而不觉其苦,反而劝慰朋友:“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意在告诉同样在洛阳做过官的朋友元轸,我们看过洛阳的牡丹花开,那么不管身处何地,遭受什么样的打击磨难,也统统不值得一提,无须忧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