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洛阳牡丹品种繁多,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说,各种牡丹的命名,主要依据培育者的姓氏、原产地、色型和特点等。在这些牡丹品种中,有一种叫玉芙蓉,是白牡丹中的珍品。这种牡丹珍品的命名非常特别,它是根据一名大唐洛阳歌女的艺名命名的。此女名叫张好好,艺名正是玉芙蓉。这里有一个非常曲折的故事。
1 当年花魁玉芙蓉
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五月,位于东都洛阳明义坊的官方教坊来了一批充作官妓的幼女,她们全是因张韶谋反事件受牵连的犯人之女,她们的族人已被诛灭,只因她们被教坊长官看中而侥幸留下性命。
张韶谋反事件是一段颇为荒唐的历史。长安有一位卜者叫苏玄明,与染坊工人张韶是好朋友。苏玄明对张韶说:“我给你算了一卦,你命中注定要坐上金銮殿,跟我一起宴饮。当今皇帝喜欢踢球打猎,经常不在宫中,我俩起事一定成功。”张韶深以为然,就和苏玄明勾结百余名染坊工人准备叛乱。
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四月十七日,苏玄明、张韶及其手下藏兵器于紫草(用于染布)车中,杀死大明宫银台门守卫,攻占清思殿。这时的张韶可谓春风得意,他登上御榻,与苏玄明同食,高兴地说:“真像你所说的啊!”苏玄明大惊说:“难道这就算成功了?”张韶这才想起叛乱的后果,于是和他的同党四散逃走。这时,禁卫军发动反击,将叛乱者包围,张韶、苏玄明及其同党全部被杀。接着,唐朝借此兴起大狱,由于洛阳皇家染坊的不少工人与张韶等人有染,也同样被杀。
唐朝有官妓制度,所谓官妓,是指以女奴之身为官家从事歌舞表演的艺人。在明义坊的这些官妓中,有一位不到十岁的女孩,名叫张好好,由于她面似芙蓉、声如金玉,因此教坊为她取了一个艺名“玉芙蓉”。她们在这里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学习书道、茶道、棋道、绘画、歌舞等官妓必备的知识。
明义坊的官妓要在每年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举行技艺考试,第一名被称为“花魁”。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上巳节,官妓考试在明义坊如期举行,教坊请来了东都留守崔弘礼等官员前来观礼,正好前往南昌赴任的新任江西观察使沈传师路过洛阳,也被请来观礼。年仅十四岁的张好好(玉芙蓉)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这时,教坊花工禀告,坊中牡丹园的一株白牡丹发生变异,开出了一种白中透红的美艳花朵,众人前往观看,皆对这种“孤标玉立、闲淡如幽人”的牡丹新品种赞不绝口。当花工请人为此花赐名时,众人脱口而出:玉芙蓉。于是,洛阳牡丹从此出现了一个新品种——玉芙蓉。
2 滕王阁中传妙音
年已花甲的沈传师早已为张好好的美貌和才艺所倾倒,他再三请求崔弘礼,要求将张好好带到江西,崔弘礼无奈只有答应。于是,这个洛阳花魁随着官船到了江西南昌。
“滕王平日好追游,高阁魏然枕碧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的滕王阁,坐落于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依城临江,瑰伟绝特,因“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一篇雄文《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
沈传师到达南昌,在滕王阁大宴群僚,张好好盛装登场。大唐诗人杜牧,此时只是个小小的书吏,他只能如侍者般为大人们端茶倒水,但正是他赋诗记录了张好好在滕王阁初吐清音、艳惊四座的美妙一幕。这首诗就是《张好好诗》。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这位年方十四的歌女,当时身穿翠绿衣裙,袅袅婷婷,就像飘曳着鲜亮尾羽的凤凰;那粉面桃腮,更如一朵摇曳清波的红莲含苞欲放。为了这一次试唱,沈传师特地准备了铺张的华筵,高朋满座。而处于这一切之中心的张好好,正如群星拱卫的新月,在现身的一刹那,便把这“高阁”的“华筵”照亮了。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当张好好像唐贞元年间名妓关盼盼那样乍一甩袖,席间便顿时响彻小凤凰般圆润的歌喉。这歌声嘹亮清丽,竟使伴奏的乐器都有难以为继之感,以至于琴弦快要断裂。
当时的杜牧尚未成家,风流倜傥,而张好好美貌聪慧,琴棋书画皆通。参加宴会时,两人经常见面,张好好倾慕杜牧的才情,杜牧爱上张好好的色艺双绝。他们泛舟湖中,执手落日,才子佳人,自是无限美好。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也看上了张好好,很快纳她为妾。张好好作为沈传师家中的一名家妓,根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杜牧亦官位低微,只好一认落花流水空余恨,就此别过。
3 烈女胭脂带泪红
沈述师在有贵客来访时,仍让张好好出来献艺。有一次,来了一位洛阳贵客,色艺双绝的张好好让他魂不守舍,他在酒醉中于壁上题诗:“不爱君家十丛菊,不爱君家万竿竹。爱君帘下唱歌人,色似芙蓉声似玉。”沈述师竟然像赠送礼物一样将张好好赠给了这位贵客,贵客把她带到了洛阳,两年后又毫不怜惜地将她抛弃。最后,她嫁作商人妇,当垆卖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唐大和八年(公元834年),诗人杜牧在洛阳与张好好重逢。当年那风姿绰约的张好好,才不过几年竟已沦为东城卖酒的“当垆”之女。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与旧日朋友的相逢,竟是在如此尴尬的场合,张好好纵有千般痛楚,也无法向友人诉说,满面的羞惭,须得强加压制,最好的法子便只有用这连串的问话来岔开了。深情的诗人不会不懂得这一点,纵有千种疑问,也不忍心再启齿相问。《张好好诗》结尾所展示的,正是诗人之默然无语。在“凉风生座隅”的悲哀中,他凝望着曾名震一时的花魁,年方二十却已饱尝人间辛酸,不禁扑簌簌流下满襟的清泪。
杜牧在酒肆为张好好写诗相赠,挥泪而别,后在长安抑郁而死。张好好闻之悲痛欲绝,瞒了家人到长安祭拜,想起相爱与别离的万般凄楚,竟自尽于杜牧墓前。
杜牧书写的《张好好诗》卷仍存,由宋徽宗赵佶题名,见于《宣和书谱》卷九,并钤有宋徽宗诸玺印,保留着当时内府装潢式样。此卷后来几经辗转,乾隆年间入藏内府,现藏故宫博物院。如今,洛阳牡丹名品玉芙蓉已开遍天下,似乎每朵花都在讲述着这个凄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