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旧时学伴
董卓见关东军势头滔天,生怕有个什么闪失,便在2月时将皇帝迁往西都长安,并一把火烧掉了洛阳宫殿,他自己则继续留在东线与关东军对峙,一直到次年4月被孙坚所逼,这才西撤入长安。
刘备在关东联军中跑了多久的龙套不清楚,只知道过了没多久,他又收到了新的任职命令,这次是青州平原国的高唐县,位置还是县尉。至于命令是不是长安的朝廷所下,现已不可考证。
刘备接到这一新职务时,一定是满肚子脏话:“老子绕了大半个中原,到头来还是被丢回青州,还是干一个半大不小的县公安局长,现在回青州去还能干什么?还不就是打黄巾军!”
不爽归不爽,此时刘备已经看出来了,继续待在关东联军中,恐怕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只好摸摸鼻子,带着自己的兄弟回青州上任。
刘备干高唐县尉没多久,就升职为县令,成为一县之长。不过这倒不见得是好事,多半是前任县令壮烈殉国或弃官逃亡所留下的缺。刘备也没啥心情搞庆祝活动,因为他的“老朋友”黄巾军马上便为他送上了一份大礼。
青州在诸位长官(以青州刺史焦和、北海相孔融为代表)“宽大仁慈”的治理下,成为黄巾军的天堂乐土,累积人数达百万之多。经过两年的发展和探索,他们觉得只有脱离本土,进入更加广阔的天地,造反事业才能迎来更多的机遇。
他们的具体规划是:走出青州,与河北黑山军会合。
于是初平二年(公元191年),30万青州黄巾大军由东向西,往冀州与兖州移动,而刘备所在的高唐县,很幸运地(或很不幸地)出现在他们的移动路线上。
虽然刘备之前打黄巾军打得还算顺手,但面对30万之众还是无能为力。他尽力与黄巾军打了一仗,结果大败,只好第二次施展“泥鳅功”,从高唐往西一路逃窜,进入到苍茫的河北平原。
此时他身后有黄巾军大队人马穷追不舍,前方则是陷入军阀混战的冀州。已经到了而立之年的刘备,此刻想来应该对自己坎坷的人生充满了惶恐与不安,感叹天下虽大,却不知何处才是他的立足之地。
所谓“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应该是他当时境遇的真实写照。
然而往往就是这样,人的境遇,一旦跌至最低谷,便会触底反弹。反之亦然,一旦达到巅峰,便开始走下坡路,好比时下某些肚子里没料的歌星影星,一旦红得发紫,离过时也就不远了。
“过时?我才刚上路哎!”刘备如是说。
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刘备感叹世事无常,为自身境遇自怨自艾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乘着白马出现在他的面前。
这个人的出现,使刘备不禁回想起过去校园里发生的种种情景,那已是15年前的事了,当年他们都还年轻,对世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如今,两人都已历经沧桑。
那个人便是公孙瓒。
14 册
汉字身世小档案
■ 册的本义就是书简。
■ “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者也。”帝王用于册立、封赠等事的诏书就称作“册书”,共有十一类。
■ 最早的册也是用来祭祀或者向神祷告的,叫“册祝”。
白居易有诗:“抛掷功名还史册,分张欢乐与交亲。”史书又叫史册,册可不同于今天的书册,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字的演变。
册的甲骨文字形是一个象形字,四竖代表书写、记事的竹简,横着的椭圆形是将竹简串联起来的皮绳。金文字形,皮绳从中间竖着分开,
各串各的。这是通常的解释,但是不管是甲骨文还是金文,中间的四竖或五竖长短不一,而书写用的竹简应该经过处理,整齐划一才对,徐中舒先生就说:“然汉墓出土简册之形制,皆由大小长短相同之札编结而成,并非一长一短。”因此册像串联起来的竹简之形似乎不太有说服力。那么它到底像什么呢?
我认同白川静先生的解说。他认为册是栅的初文,这个字形多么像夯打入地的栅栏!四根或五根立木长短不齐,栅栏或篱笆的形状不正是这样吗?小篆字形,紧承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而来。
《说文解字》:“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者也。象其札,一长一短, 中有二编之形。”
册的本义就是书简。据蔡邕说,册的形制“长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两编是用两根皮绳扎起来,倒也跟册字的各种字形符合,尤其是小篆字形,两编的捆扎形状非常鲜明。就像甲骨文是刻在甲骨上的卜辞一样,最早的册也是用来祭祀或者向神祷告的。把祭告天地宗庙的祝词或告神之言书写在册上,
诵读以向神祝告,这叫“册祝”。
册既为“诸侯进受于王者也”,那么帝王用于册立、封赠等事的诏书就称作“册书”。
《新唐书》这样解释“册书”:“册书,立皇后、皇太子,封诸王,临轩册命则用之。”明代学者徐师曾更是将“册书”分为十一类:一曰祝册,祭祀时使用;二曰玉册,用玉简制成,为皇帝上尊号时使用;三曰立册,立帝、立后、立太子用之;四曰封册,封诸王用之;五曰哀册,迁皇帝、皇后的棺木或者太子、诸大臣去世时使用,颂扬他们生前的功德;六曰赠册,赠号、赠官用之;七曰谥册,上谥、赐谥用之;八曰赠谥册,赠官并赐谥用之;九曰祭册,赐大臣祭用之;十曰赐册,报赐臣下用之;十一曰免册,罢免大臣用之。
从宋代开始,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土地所有权而编造的土地登记簿册,上书土地主人的名字和田亩的尺寸,因所绘田亩依次排列,状如鱼鳞,故称“鱼鳞图册”,一直沿用到清代。佛经也可称册,贝多罗树的树叶呈扇状,叶面平滑坚实,经水浸洗后可以当纸用,古代印度人就用它来书写佛经,因此佛经又称“梵册贝叶”,实在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