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宪平 摄 |
|
“洛阳,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皆丰富,整座城就是一个大景区!”记者采访旅游业内人士谈发展旅游,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作为传统的观光型旅游城市,洛阳必须从观光型向休闲体验型,向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转变。
全市旅游产业大发展动员大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要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按照“景即城、城即景”的“城市旅游”标准,统领全市城市建设。这意味着,我市将由经营景区、经营旅游产品向经营整座城市转变。
为何转?游客需求在变
翟曼红是我市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10多年前,她还是一名一线带团导游。她说,那时的外国游客,多数并不像国内游客一样,直奔知名景点,而是喜欢到当地的小巷子、小茶馆等地,体验当地的生活,了解当地的文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游客也开始向这方面转变。
游客需求的变化,必然要求相应的产品出现。去年,全市共接待游客77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2.74亿元。
“如此庞大的旅游消费市场,想要让游客留下来,不仅要让游客看景区,还要观城景。”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孙艳红表示,过去游客出游,下飞机或火车后就被送到酒店,在导游的带领下去吃饭、购物、看景点,最后再被送上飞机或火车离开。但是,随着散客化时代的到来,很多人到一个城市不仅为了看景点,也希望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这就不能单纯从景区的角度来发展旅游。只有旅游产业布局与城市发展布局协调融合,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近几年,国内旅游发展呈现一个突出现象:从围绕单个景点进行的旅游规划和营销,转向以一个城市、一个省的整体形象来推进,比如“好客山东”“大美青海”等旅游大品牌的崛起。这体现了中国旅游已经进入了“大旅游”时代。“城市即景区”不再是单纯的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一项工程。
“以往经营景区,而今经营城市。”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魏立峰表示,随着旅游由观光向休闲度假的转变,人们的消费倾向也发生了变化。适应这种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就需要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型。
转成啥?全市变成大景区
无论与哪一个城市相比,洛阳旅游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历史底蕴深厚,名人故居众多;文化气息浓重,历史文化街区保存完好;城市环境优美,有风景如画的洛浦公园和以蜿蜒曲折的新区水系为代表的水系景观……
然而,名人故居虽众多,但不少都与周边隔开,融合不进周边环境;水系虽美,可是两岸大多冷清,没有发挥出旅游功能的作用;再比如,双层旅游观光巴士,一个充满特色的旅游符号,却一直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一些旅游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洛阳城市的设施还没有与旅游功能相配套,城市的旅游功能相对缺失,由此带来的是一系列后果: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