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幕式文艺晚会 首席记者 曾宪平 摄 |
| 赏花启动仪式 首席记者 曾宪平 摄 |
| 万人小手画牡丹 记者 鲁博 摄 |
| 栾川高山牡丹 首席记者 曾宪平 摄 |
| 万人拍牡丹开镜仪式 记者 鲁博 摄 |
| 满城尽是牡丹花 首席记者 曾宪平 摄 |
|
本报记者 孙自豪 李东慧 姜春晖 孙小蕊 白云飞
这是一个凝聚力量的盛会。第3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持续提升“六加一”攻坚战,全力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当好四化同步发展的示范、打造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和河洛文化传承弘扬两大品牌的重要时期,举办的一场综合性盛会。伴着春天的旋律,本届牡丹文化节走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旅程。
途。打开客户端后,她在首页上看到了天气、所在位置等信息,还有景点名胜、酒店住宿、推荐线路等选项。
对洛阳牡丹期盼已久的她,点击景点名胜栏内的王城公园,该公园的电话、地址、门票价格、开放时间、景区简介等概况一目了然,还能查看当日花情、游览攻略等。
第二站,她选择去龙门石窟。在景区入口处,她用手机扫描了龙门石窟的二维码,搜索到该景区的官方微信账号,“关注”之后,她就收到了景区推送的景点简介、游客动态、参观路线等最新信息。进入景区,智慧旅游客户端上的“智能讲解”功能还能为她讲解奉先寺、香山寺等景点情况。
将“旅游综合资讯”和“手机终端”合二为一,集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信息于一体的智慧旅游客户端,让古都洛阳的旅游体验多了一份时尚,多了一份互动,多了一份温馨。
花都打造:广植牡丹,巧用元素
在市区行车,窗外看到的是牡丹;到窗口单位办事,办公用具是“牡丹”;出门打个出租车,也能看到牡丹元素……本届牡丹文化节期间,满城牡丹吐香争艳,牡丹元素俯拾皆是,洛阳成了名副其实的“牡丹花都”。
这,得益于我市强力实施的牡丹花都打造工程。市委农工委牡丹办提供了一组数据:截至目前,我市牡丹栽植面积已达11万亩,总面积是2010年的5倍;城市区牡丹栽植数量突破80万株,实现了“三年目标两年完成”;盆花生产达到年均100万盆,热销北京、上海、西安、广州等10余个城市。
“昼赏牡丹夜观灯”是今年牡丹文化节游客游玩的新亮点。今年,我市新增牡丹元素工艺灯354盏,并对市区原有的1700多盏工艺灯进行了有效维护。同时,各大饭店、商场、机场等窗口单位也都融入了牡丹花都元素符号。
一朵牡丹花带动一条产业链。如今,以牡丹茶、牡丹瓷、牡丹画等为代表的牡丹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去年,我市出台《关于支持洛阳牡丹特产专卖场建设的意见》,并确定河南万景祥特产开发有限公司和洛阳喜洋洋农产品有限公司为牡丹花都特产专卖场运营商。经过层层推荐和筛选,牡丹深加工产品、牡丹工艺品、牡丹文化产品、地方特产等4大类600余种产品,被纳入牡丹花都特产专卖名录。
文化惠民:百姓舞台,雅俗共赏
牡丹文化节是牡丹的盛会,更是百姓的节日。
在周王城广场举办的“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内容包括专场文艺演出、百姓舞台、牡丹服饰创意模特大赛和首届戏曲票友大赛等。据不完全统计,该活动自4月2日开幕以来,先后举办各类演出60场,参演单位62个,表演各类文艺节目665个,成为名副其实的洛阳“狂欢节”。
“参演人员95%以上都是普通群众,他们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市文广新局局长马奎元表示,文化狂欢月是我市优秀基层文化活动的一次集中展示。
除群众文化活动外,第二届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作品洛阳展演月活动等,让市民领略了高雅艺术的魅力。今年展演月期间,京剧《徐九经升官记》、歌剧《洪湖赤卫队》、越剧《红楼梦》、豫剧《朝阳沟》、黄梅戏《天仙配》等10台精品剧目,在洛演出20场(次)。
与此同时,国际牡丹高峰论坛首次在洛阳举办。在论坛上,来自美国、意大利等国家,以及全国各省(市)的牡丹种植、培育、科研方面的专家、教授、学者130余人齐聚洛阳。
经过30余年的实践探索和丰富完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规模由小到大、规格由低到高、影响由近及远、会期由短到长、效益由少到多、投入由多到少,已经成为推动洛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洛阳走向世界和世界了解洛阳的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节俭办会:务实高效,回归本真
第31届牡丹文化节的举办,政府“抽身而退”,企业真正唱起主角。由深圳世为投资集团主办的“花开中国·世为之夜——相约湖滨果汁”开幕式文艺演出就是最好的例证。
“节俭办会是本届牡丹文化节的最大特色,而这一特色在开幕式演出上得到最集中的体现。”市会展办主任孙海平总结说,今年的开幕式一改高投入、大制作、大场面的传统做法,改由市场化运作,回归舞台,回归艺术,回归本真,注重节俭,务实惠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主题鲜明。开幕式演出以“花开中国”为主题,运用音乐舞蹈诗这一新的表现形式,一改过去牡丹文化节开幕式演出常态性的审美定式,直奔演出主题,体现了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回归艺术。音乐舞蹈诗《花开中国》重点突出艺术性,注重回归艺术,演员主要以本地为主,不刻意包装舞台,不追求大型奢华,再现了舞台艺术的本质魅力。
节俭惠民。本届牡丹文化节开幕式不搞一次性演出,经过缩减编排,即可常年驻场惠民演出。
开放招商:方向更明,质量更高
请看本届牡丹文化节的招商引资成绩单:103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1168亿元;9家境内外500强企业来洛投资,法国迪卡侬集团、海尔集团、美的集团、金丝猴集团首次投资洛阳……
招商方向更明确。今年,我市围绕产业结构调整,针对铝工业及新材料、轴承及高端装备制造、锂离子电池及电动汽车、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4个产业的延链、补链,以及文化旅游、电子信息服务两个产业,强力开展招商攻坚行动。在今年的签约项目中,“4+2”重点产业项目39个,投资总额598.6亿元。这批重点产业项目的成功引进,有利于我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补齐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环节,增强配套能力,加快产业集聚,提高我市经济发展竞争力。
招大引强更见效。在签约项目中,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37个,投资总额929.6亿元;投资额20亿元以上项目19个,投资总额701.1亿元;投资额30亿元以上项目11个,投资总额530.5亿元;投资额50亿元以上项目4个,投资总额277亿元;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类项目45个,与去年相比增加33个。
招商准入更严格。诚邀天下客商,但并非来者不拒。市商务局局长曾丹梅表示,我市对项目把关越来越严,对协议性的项目坚决说“不”,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说“不”,对没有具体开工日期的项目坚决说“不”。
我市还巧借牡丹文化节平台,精心策划举办了洛阳-西雅图文化经贸合作交流会、商会洛阳行——会长与市长见面会、2013年中国(偃师)三轮摩托车展览会暨行业发展高峰论坛等活动,提升了我市招商引资的层次和城市知名度。
以节促建: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如今的洛阳街头已种植牡丹80万株,游客漫步于洛阳大街小巷,就能欣赏到各色牡丹。
这仅仅是我市近两年持续提升城建水平的一个侧面,像这样的亮点还有很多。
今年牡丹文化节前,我市新增1300余块公厕导引牌,这些公厕导引牌按照旅游标准化的要求,每块都有中文、英文、图形等3种标注。同时,我市按照“一厕一景”的原则,启动了公厕改造提升工程,使其与周围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新建17座旅游星级公厕,改造了92座标准化旅游公厕。目前,全市公厕已超600座,一些重点区域的公厕还增设了残疾人专厕、母婴设施等。
往年牡丹文化节期间的道路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在今年得到有效解决。
去年以来,我市实施多条断头路打通工程。4月8日,唐宫西路打通工程正式竣工通车,唐宫路也因此成为洛北城区又一条连接涧西、西工、老城3个城市区的东西向交通干道。和唐宫西路一样,芳林南路、丽春东路和华山北路打通工程也都在牡丹文化节前完工。为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我市在全市主要景点的34个停车场增设1.1万个临时停车位。
为了有效分流市区车辆,上个月,我市还对悬挂豫C牌照、绕行我市环城高速公路11个收费站的7座以下(含7座)小客车,实行免费通行。
智慧旅游:时尚洛阳,酷爽体验
今年牡丹文化节来洛阳的游客,有了一种稀罕的体验方式。
张皎是一名来自山西的游客。4月13日,她一进洛阳就收到了一条信息:欢迎来到“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旅游服务热线12301,旅游投诉电话0379-66612301,更多旅游资讯请登录洛阳旅游网(www.lyta.com.cn),下载洛阳智慧旅游客户端(lyly.lyta.com.cn)全程为您服务。
按照链接的网址下载客户端后,张皎开始了自己的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