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一如春雨绵绵,时刻滋润我们的心田;有一种爱,又如惊涛拍岸,永远震撼我们的心灵……这就是母爱。又到康乃馨盛开的季节,在芬芳的五月里,我们迎来了一个充满大爱亲情的节日——母亲节。后天是母亲节,关爱母亲,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
流年碎影
“杨团长”,您好
□王素贞
一直想写写我的母亲,却轻易不敢动笔。不是怕稚嫩的文笔承载不起厚重的母爱,而是害怕触动心底那久违的伤痛。
关于童年的所有记忆,几乎都是酸涩难咽的味道。父亲弟兄四个住在一个大院内,在那大家庭里,我就像墙角的野草一样自然生长。母亲很要强,按她的要求,女孩子应该是温婉贤淑的,但我与生俱来的野性时不时就冒出来惹点小祸,这令她怒火中烧。根据“棍棒出孝子”的教育方针,打骂就成了家常便饭。
13岁,母亲做主为我定下娃娃亲。稍明事理的我开始反抗:逃婚,失败;自杀,未遂。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所有的反抗都以母亲“以命相要挟”而告终。我21岁时,母亲如愿以偿把我嫁了出去。
婚后安定的生活以及“学校忙”等合理借口,使我得以堂而皇之地逃避母亲的约束。一个村里住着,我好几个月都不进家门一步。
我25岁那年,母亲患病住院治疗。在手术前,舅舅、姨妈……全家人都在身边,每个人都泣不成声,我碍于亲戚在场,想自己也应该流泪才不失礼节。于是,我在记忆里搜寻关于“慈爱妈妈”的点滴镜头以感动自己,但是很遗憾,我没有找到那样的画面!最终,我只好想自己的伤心事,才做出“红眼圈儿”的样子!但是当母亲被推出手术室的那一刹那,我看到母亲散乱的头发、颤抖的身体以及眼神里一闪而过的惊慌无助,我的心像被针狠狠扎了一下,双腿一软跪倒在母亲床前!
上了年纪的母亲,一改年轻时的风风火火,性情变得豁达又宽容。是啊,还有什么比血浓于水的亲情更能化解怨恨呢?每次给母亲钱,她都坚决不要,她说孩子们上学需要钱,而且她自己会挣钱!
前年,65岁的母亲发起一个“婚宴帮厨”队伍,从灶具、厨师、服务员、司仪到酒席一条龙服务。同时,母亲还兼管村里的“老年艺术团”。父亲是兽医,也有自己的收入,但与母亲相比还是稍显逊色。因此,父亲心悦诚服地称呼母亲“杨团长”,这是那帮年轻人送给母亲的雅号。
25岁以前,我活在故事里,大喜大悲、大爱大恨、大起大落,每一次都惊心动魄。25岁以后,我活在日子里,淡定、安然,不高估或低估自己。有了这种心态,我就有足够的力量承受来自生活的各种挫折和压力。而这宝贵的财富,便是母亲赐予我最珍贵的礼物。
母亲节到了,我想发自内心地喊一声:“杨团长,女儿祝愿您永远平安健康!”
人生感悟
一道选择题的答案
□郭建立
还记得几年前的青歌赛,在歌手文化知识测试环节,出了一道选择题: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什么节日?A记者节、B母亲节、C父亲节。遗憾的是选手选择了记者节。当答案公布为母亲节时,选手面露难堪之色。余秋雨先生的点评是:无论你是什么人,无论你有多么忙,都要记住这个节日。
母亲,这是世上最伟大的称呼;母爱,这是世上最深切、无私、圣洁的爱。通常,母亲都会记住孩子的生日,那是甘于把无限的喜悦、希望建立在阵痛甚至生死边缘的日子。而世上有多少人能记住母亲的生日,能记住母亲节呢?我们记住的往往是自己的生日、同事的生日、领导的生日,记住的是儿童节、愚人节、情人节……
母爱演绎的故事,也许是世上最震撼人心的故事。曾在《读者文摘》上看到,一位母亲面对急速驶向孩子的火车,竟以不可思议的超越世界短跑运动员最高纪录的速度上前抱住孩子,滚向轨道边。孩子无恙,母亲却被呼啸而来的火车轧断双腿。
还看到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母亲发现自己身患绝症,生命仅有几个月的时间,硬是撑着虚弱的身体,给年仅4岁的孩子一针一线编织了从4岁到18岁的毛衣。
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电视媒体采访过很多亲历、见证过这场灾难的人。在这些人的讲述中,最震撼人心的还是母爱。很多母亲本来可以逃生,但在灾难爆发的瞬间,本能地用身体护住孩子,让轰然倒塌的楼板、砖块砸在自己身上。一位男性亲历者在讲述时满怀愧疚地说,在楼房晃动的一刹那,自己首先想到的是逃生,而从梦中惊醒的妻子第一反应却是跑向孩子、保护孩子。
关于母亲节的选择题,现在你知道答案了吧?那么,再问你一个问题,你记得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至爱亲情
给母爱留一扇门
□田秀娟
老公调到外地工作,儿子在学校住宿,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母亲听说后,担心我胃不好,一个人吃饭光凑合,要从乡下过来照顾我。我说,妈,您还是别来了,好好照顾我爸吧。其实,我是担心母亲打乱了我随意的生活,可母亲执意要来。
母亲来了以后,每天早晨都去小区附近的早市买回一些新鲜蔬菜,变着花样给我做早饭。母亲常在我耳边唠叨:“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不吃早饭可不行!”还强行把我拉到饭桌上让我吃早饭,没多久,我不吃早饭的坏习惯被母亲纠正过来。
晚上,陪母亲聊天,聊到电视剧开始后,我起身去书房敲字。因为母亲有些耳背,所以把电视声音开得很大。我的思路不时被电视机里传来的声音打断,起身关了门。我刚关上门一会儿,母亲轻轻地推开门。我问,妈,有事吗?母亲说,没事。我笑笑,起身把门关上。
我刚坐下敲了几行字,母亲又推开门。我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看你的电视剧,让我安静一会儿,不行吗?母亲嗫嚅着说,你关着门,我看不见你,心里闷得慌,开着门,我一扭头就能看见你,心里踏实。我一愣,心里突然充满了愧疚。
母亲从生活了半辈子的农村来到陌生的城市,除了我,没有一个熟人和朋友。每天早晨,母亲站在窗前目送我开车上班,直至我的车消失在小区拐角。我下班回家,一抬头,准能看到母亲站在窗前注视着我。吃饭时,母亲的话很多,不是没完没了地问我工作忙不忙、累不累,就是唠叨明天气温又要降了,别忘了加衣服。母亲的话杂乱无章,想起一句是一句,有些话还总是重复,说了一遍又一遍。我明显地感觉到母亲很黏我,就像我小时候一刻也不想离开母亲一样。
因为我喜欢写作,白天没有时间,只能等到晚上写。我让母亲困了就去睡,不要等我。有一次,我敲完字,从书房出来,母亲半张着嘴,鼾声如雷,歪在沙发上睡着了。灯光下,母亲的头发白得刺眼。我说,妈,怎么不回屋睡呀?母亲睡眼蒙眬地说,我不困,等你一块儿睡。每天,母亲都要等我忙完了,才从沙发上迷迷糊糊地站起身去卧室睡觉。
从那天以后,我即使坐在书房里敲字,也一定要给母亲留一扇门,把自己置于母亲的视线内,让母爱像阳光一样照进我的生活。
那年那月
母亲的扁担
□王松贤
在老家的厢房后面,母亲曾经用过的扁担静静地竖立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任凭岁月的侵蚀,它仍倔强地保持着挺拔的身姿。轻轻拂去上面薄薄的一层灰尘,扁担中间被肩膀不知“吻”过多少次的地方光可鉴人——那是母亲留在世上永不磨灭的记忆。
父亲在我还没出生时生过一场大病,母亲默默承担起家庭的更多重担。在比树叶还稠的日子里,母亲用槐木制作的扁担,一头挑起了命运的不幸,一头挑起了生活的艰难。
在记忆里,母亲似乎有着浑身使不完的力气,地里、家里再重的劳动没听过母亲说一句怨言,她就像手中的一根根扁担,尽管压弯了腰却一刻不忘自己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母亲挑起了作为妻子本不该承担的过多重担,挑出了全家人的幸福,也挑出了自己生命的短暂。
母亲干起活来不仅从不惜力,骨子里还有一种永远不服输的性格。父亲说,有一次,村子里决定搞一场劳动比赛,比一比看谁在规定时间往山顶上的田地挑的粪最多。结果,在众多男劳力参加的比赛中,母亲竟一举拿下第一!村里的男劳力服气了,父亲则为母亲担忧,他怕母亲的身体垮了。
父亲的担忧为后来发生的事作了痛苦的诠释。在43岁的人生盛年里,母亲就被生活的重担压得疾病缠身,三年后便离开了人世。母亲用扁担挑起了全家人的生计与希望,这给了母亲尊严,但让我18岁便失去母亲,铸成终生遗憾!
母亲节就要到了,近日闭上眼睛就浮现我上初中时,母亲用扁担一头挑着我的干粮一头挑着箩筐送我上学的情景。亲人已逝,思念永存。今天,我唯有稳健地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才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
灯下漫笔
母亲的视线
□徐来平
母亲节就要到了,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想起了一个古老的故事。
故事是说一位母亲在艰难的岁月里,含辛茹苦养育儿子。儿子一天天长大,母亲心中的喜悦一天比一天多。终于,儿子娶妻成家,母亲觉得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可是有一天,儿子的妻子说:“去,把你妈妈的心取来,我吃了治病。”儿子回到母亲身边,一字不落地讲了一遍。母亲平静地听完儿子的话,用慈祥的目光望着儿子说:“你说呢?”母亲从儿子惶惑的眼神中明白了一切,她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鲜活的心。
儿子捧着母亲还在跳动的心,向着自己家跑去。突然,他被地下的东西绊住,重重地摔倒了。正当他心慌意乱时,母亲的心说话了:“孩子,你摔疼了吗?”
很苦涩的故事!这个苦涩的故事透出母爱的伟大、母性的光辉。
支撑母亲养育子女的动力,是一种期待。一朵新芽就是一个梦呀,一个娃娃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有一则报道,说有一位学生小时候在农村上学,正赶上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他和他母亲都得了浮肿。他母亲听说喝豆浆能消肿,于是每天凌晨3点起床,匆匆赶往邻村只买一碗豆浆,再匆匆赶回来,煮熟豆浆让他喝完去上学。许久之后他才知道,这一碗碗豆浆,是他母亲用唯一的戒指换来的。
子女长大了就要离家,恰如放飞的雏燕。母亲的伟大就在于教子要如鲲鹏,目之所及地远天高,情之所系志向远大。但是,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子女时始终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及至为人父母才晓得个中滋味:“飞得再高,飞不出妈妈的怀抱;走得再远,走不出妈妈的视线。”